我校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学院举行交流座谈会
6月2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南京学院院长杨桂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副台长吴雪峰一行来我校交流座谈,座谈会在仙林校区行政楼第一会议室举行。校长叶美兰、副校长汪联辉出席会议,汪联辉副校长主持会议。 叶美兰校长代表学校对杨桂山院长一行的来访表示欢迎,感谢中科院南京分院、国科大南京学院长期以来对南邮办学事业给予的关心和支持。她回顾了南邮的办学历程,重点阐述了学校在学科建设、人才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和成果。叶校长表示,国科大“科教融合、育人为本、协同创新、服务国家”的办学理念和南邮“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创新活校”的学校战略契合相通,她希望两校在学生联培、人才互聘、科教融合、平台共建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建、共谋融合发展,携手打造创新人才培养新范式,在“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过程中扛起高校使命,作出教育贡献。 杨桂山院长向南邮对中科院南京分院和国科大南京学院建设发展的帮助和关心表示感谢。杨院长简要介绍了中科院南京分院的基本概况,重点介绍了国科大南京学院科教平台和专业学院发展的特色和优势。他指出,国科大南京学院承袭
我校首届“超星杯”研究生信息检索大赛颁奖仪式举行
5月31日下午,我校第一届“超星杯”研究生信息检索大赛颁奖仪式在仙林校区图书馆举行,三牌楼校区图书馆设颁奖分会场。校党委常委、总会计师姜小舜出席颁奖仪式,大赛支持单位南京超星数图公司总经理王跃,我校研究生工作部、图书馆负责人,大赛指导老师、获奖学院及学生代表参加颁奖仪式。 姜小舜总会计师在讲话中指出,研究生信息检索大赛是检验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成效的重要活动,我校队员在江苏省仙林高校研究生信息检索大赛中展示了南邮风采。她深情分享了自己的求学和工作经历,认为大学时期学到的知识是为将来的成长道路埋下一颗种子,在工作后遇到适合的时机和条件就会发芽、生长、壮大,成为成长、成才的助力。她勉励师生以大赛为契机,认真总结经验,为学习和科研插上腾飞的翅膀,推动我校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再上新台阶、书写新篇章。 庄国波馆长回顾了“南京邮电大学第一届‘超星杯’研究生信息检索大赛”的筹办过程和比赛情况,通报了由省图工委支持、相关高校联合举办的“第一届仙林高校‘超星杯’研究生信息检索大赛”赛况。在我校检索大赛上,孙冠、范隽雯等2位同学获一等奖,社会与人口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等3个学院获得优
我校举行顾江教授授聘暨数字文化产业管理研究院揭牌仪式
5月31日下午,我校在三牌楼校区举行顾江教授授聘暨数字文化产业管理研究院揭牌仪式。校长叶美兰为顾江教授颁发聘书并佩戴校徽。教师工作部部长、人事处处长朱卫未主持授聘仪式,社会科学处、管理学院负责人,管理学院青年教师代表和研究生代表参加活动。 叶美兰校长在致辞中代表学校对顾江教授表示热烈欢迎。她说,顾江教授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希望顾教授指导帮助南邮相关专业提升学科专业建设水平,为管理学院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引进高层次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贡献力量,“相信顾教授的加盟,将推动管理学院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更上新台阶”。顾江教授感谢学校盛情邀请,表示将全力支持、参与相关学科专业建设,与南邮携手共进。 叶美兰校长、顾江教授、管理学院院长黄卫东、社会科学处处长骆公志共同为“南京邮电大学数字文化产业管理研究院”揭牌。“数字文化产业管理研究院”将结合南邮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建立共享研究平台,采取课题项目协同共享研究模式,深入开展数字文化产业相关理论、传统文化数字化融合、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数字文化产业区域竞争力、数字文化产业案例等研究,努力建设国内有影响、综合实力位居全省
【疫情防控】后勤服务:平凡的坚守 坚强的保障
疫情防控中,全体后勤人闻令而动,千方百计保障物资充足供应,多措并举做好后勤服务,用暖心、细心、贴心的服务,凝聚起坚定的战疫力量,为学校防疫工作提供坚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做好餐饮保障,守护“舌尖上的安全”。后勤保障组统筹安排500余名食堂员工集中住校,食堂入口配备人脸扫描测温系统和消毒设施,实行进出人群分离,设置指引单向就餐标识、1米等待线,安装餐桌隔板,避免交叉拥挤。每日巡查食堂用餐情况,现场处理师生投诉建议,监管食堂原材料储备、清洁消杀、用餐环境、餐厨垃圾处理等落实情况。认真做好进校食材的防疫管控,大宗食材闭环管理,小宗食材无接触式接驳,加大对食材外包装的消杀力度。 做好水电保障,提供基本民生需求。后勤水电保障人员24小时值班,管理人员在岗待命。校园供水管网、供电网络及二次加压供水设施设备每天早晚定时巡查,及时解决故障30余起。做好春夏季的下水道和水龙头的消杀,防止潮湿高温滋生细菌虫蚁,保障水质的卫生安全。延长每日故障报修咨询时间,建立远程协管服务,对1000余盏公共区域路灯进行全面排查并整修,亮化公共区域照明。 做好物资保障,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后勤保障组认真做好物资储备,
我校承办第28届全国人工智能师资培训会
5月27日-29日,由中国自动化学会、江苏省自动化学会主办,我校和百度承办的第28届全国人工智能师资培训(以下简称为“师资培训”)在线上开课,来自全国240余所高校的400余名教师和行业工程师参加培训。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江苏省自动化学会理事长李世华,百度AI技术生态总经理马艳军,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孙力娟在线出席开幕式。 孙力娟副校长在致辞中欢迎参加此次培训的各位老师。她介绍了我校人工智能学院立足大信息特色发展道路,以市场需求为牵引,扎实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流等各项工作的情况。她表示,培训班的举行有助于各高校在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也将对有效助力我校人工智能学院和产业学院建设工作。 李世华理事长指出,此次中国自动化学会、江苏省自动化学会与百度、南京邮电大学的合作,聚焦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AI+邮政行业应用等内容,以理论与实践结合,深度讲述教学实践及工程案例应用,有助于技术赋能课堂,解锁高校AI教学新思路。 马艳军总经理分享了当前AI时代下多学科交叉、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的思考。他认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各行各业的创新版图,今天的A
我校举办科技工作者沙龙
5月30日是“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当日下午,我校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举办科技工作者沙龙。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志华出席活动并讲话。科学技术处、社会科学处、产学研合作处相关负责人,各学院、研究院、研究中心分管科研副院长,以及教师代表等近一百五十人参加会议。 张志华副校长代表学校向全校科研战线的教师致以诚挚问候。他说,今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以“创新争先 自立自强”为主题,是希望科技工作者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融入发展大局,主动担当作为,勇于创新争先,勇攀科技高峰;高校科研要想国家所想、急国家所急,坚持“四个面向”,加强前沿理论技术探索、基础原创性发现、基础应用性研究、学科交叉性创新,加大参与以企业为主体的关键核心卡脖子产业技术攻坚战。张志华副校长介绍了我校科研工作取得的成绩,分析科研工作面临的形势,感谢大家对学校科研工作的付出和支持。他表示,举办科技工作者沙龙,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分享科研经验,邀请科研管理部门负责人宣传阐释科研政策,是为广大科研教师打造交流探讨的平台,希望与会科研教师相互借鉴,共同为学校科研工作的进步贡献智慧。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潘时龙教授作题为
南开大学副校长王新生教授应邀作学术报告
5月30日晚,南开大学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副校长王新生应邀做客“时代变迁与21世纪马克思主义”论坛,在线作题为“继承与发展——走向未来的马克思主义”的学术报告。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相关负责人、校内外专家学者和师生代表300余人在线听取了学术报告。学术报告由校长叶美兰主持。 王新生教授从“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处境”“继承马克思主义的什么”“马克思主义在发展中走向未来”三个层面系统分析了新时代我们如何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阐释了未来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问题。王教授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给予了崭新的揭示,王教授还结合法国学者雅克•德里达有关马克思主义的论述,全面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巨大影响力和恒久生命力。王教授以英国学者戴维·麦克莱伦有关马克思之后世界变化的论述为例,综合分析了生产条件、国家力量、工人阶级、关于进步观念、关于支配世界的主要矛盾的变化,深刻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的具体论断可能随着世界的变化需要修正、补充和发展,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永远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和行动的基本原理
我校与交通银行江苏省分行交流座谈
5月31日上午,交通银行江苏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林波一行来访,双方就校企合作事宜进行交流和研讨,交流座谈会在仙林校区行政楼举行。校长叶美兰,校党委常委、总会计师姜小舜出席座谈会,叶美兰校长主持会议。 座谈会上,叶美兰校长代表学校欢迎林波行长一行的到来,并回顾了南邮的办学历程,重点围绕学科建设、人才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拼搏进取,责任立业,创新超越”“信达天下,自强不息”,交通银行精神和南邮精神高度契合。叶校长感谢交通银行长期以来对学校办学给予的支持帮助,期待双方在人才培养、平台搭建、科研攻关、团队建设等方面加强沟通、增进互信、促进合作,打造“银行+学校”发展共同体,在“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过程中,坚持互利共赢,争创合作典范。 林波行长向南京邮电大学办学80周年表示热烈祝贺,充分肯定了南邮的办学水平、综合实力和社会声誉,高度赞扬了南邮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林行长深情回顾了交通银行的历史沿革和发展历程,介绍了江苏省分行的经营管理体制和模式,重点分享了分行创新型的人才培养体系。他表示,交通银行江苏省
【疫情防控】监督检查:线下线上联动发力,筑牢疫情防控防线
自校园封闭管理以来,校纪委及时调整疫情防控督查工作方案,线上线下联动开展疫情防控专项监督检查,确保校园封闭管理期间各项疫情防控措施落实落地。 线上分析研判,把准监督重点。收集分析数据。每日线上收集汇总健康打卡、核酸检测、人员进出、隔离观察等疫情防控数据,认真比对分析,查找疑点和不足。线上讨论研判。每日召开线上视频会议,学习疫情防控工作最新要求,听取各组督查情况汇报,集体讨论督查发现问题,研究制定次日疫情防控督查重点清单。汇总反馈报告。每日汇总形成疫情防控督查情况汇总表,纪委副书记参加学校疫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汇报督查中发现的重要问题,督促相关单位及时整改落实。 线下实地督查,推动整改落实。纪委书记带头现场督查。校园封闭管理以来,纪委书记李子全带队督查校门核查点、核酸检测点、快递消杀点等重点区域,督促各单位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举措。纪检干部上下联动督查。校纪委组织住校机关纪检干部每日组成若干监督小组开展实地督查,同时督促指导二级党组织纪检干部深入一线,认真开展疫情防控自我监督,织紧织密疫情防控监督网。多举措实现闭环式督查。各督查组以“四不两直”“循环督查”等方式对人员进出、核酸检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近代邮政史料整理与研究”顺利开题
5月27日下午,以叶美兰教授为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近代邮政史料整理与研究”开题论证会在仙林校区学科楼报告厅举行。 此次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进行,中国社会科学院王建朗研究员、金以林研究员,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马振犊研究馆员,南京大学陈谦平教授、张生教授,南开大学江沛教授,江南大学朱庆葆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张连红教授,河南大学张宝明教授担任开题论证专家,王建朗研究员担任组长。特邀嘉宾江苏省社科联徐之顺副主席、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汪桥红副主任、《江海学刊》潘清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报》王广禄站长,课题合作单位代表浙江大学陈红民教授,学校职能部门负责人代表、课题组成员代表参加本次会议。会议由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志华主持,校党委书记刘陈出席本次论证会并致欢迎词。 刘陈书记向各位专家介绍了近年来学校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刘书记指出,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对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发展意义重大,在南邮开展“邮政史”研究既是学校特色的体现,又是学校的光荣。希望课题组能够把握时代脉搏,精益求精推出一批有影响力的高质量研究成果,厘清中华文脉,展示中华文明。刘书记
【疫情防控】坚持“两个至上” 强化“三个全面” 从严从实从细筑牢校园防线
学校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疫情防控各项决策部署,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持续强化疫情防控责任担当,从严从实从细抓好校园疫情防控工作,坚决筑牢校园疫情防控安全防线,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为广大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全方位健全疫情防控运转机制。面对疫情多发频发、复杂严峻的形势,学校建立健全“一会两态四校区”的疫情防控运转机制。校党委书记、校长全面负责指导学校疫情防控工作,亲自部署、靠前指挥。成立三牌楼校区、锁金村校区疫情防控工作专班,派驻校领导为专班负责人,与属地对接,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每1-2天召开一次疫情防控工作会,调度仙林、三牌楼和锁金村三个在宁的校区和在扬的通达学院,及时掌握学校情况、排查防控风险、调整防控政策、部署防控措施。做好突发校园疫情应急处置预案,开展实战演练与系统培训,不断细化应急处置流程,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与突发疫情应急处置的快速反应机制,提高校园疫情防控应急处置能力。 全领域完善疫情防控闭环管理。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变化,在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原下设九个工作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近代邮政史料整理与研究”顺利开题
叶美兰校长应邀参加2022年中国江苏人才交流系列活动启动仪式
叶美兰校长应邀参加2022年中国江苏人才交流系列活动启动仪式
5月27日上午,2022年中国江苏人才交流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中国江苏人才云交流大会在南京举行。我校校长叶美兰应邀与会并作为省属高校唯一代表作大会致辞。 系列活动由省委人才办、省人社厅主办,省委统战部、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等15个部门单位,13个设区市、部分驻外使领馆协办,22家品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联办,1757家重点企事业单位拿出6821个优质岗位,面向全球引才超3万人。活动包括数字经济、博士后、海外人才、高校毕业生等12个类别103场次,将一直持续到年底,是江苏今年最大规模、最具特色的人才交流品牌。 叶美兰校长在致辞中代表南京邮电大学祝贺大会召开,感谢主管部门、企业的领导专家和海内外学者对南邮人才工作的支持。在分析当前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形势时,叶校长认为:数字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抢抓发展新机遇、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的焦点,数字经济发展的本质特征是创新驱动,数字人才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高校作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应抢抓数字经济时代机遇,着力汇聚、培养数字人才,为支撑全省数字经济发展打造创新人才高地。 在介绍学校引才用才工作时,叶校长表示:南邮作为以信息通信为特色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