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国家科技部973项目首席科学家郭光灿院士于近日莅临我校进行学术交流,并为学校师生作了题为《量子调控新纪元---从2012年物理诺贝尔奖谈起》的学术报告。学术报告会由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颜晓红教授主持。
郭院士由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量子物理学界两位专家的缘由谈起,回顾了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量子物理理论、技术的发展与创新过程,预言未来100年内量子技术将把人类对未知物理世界的探索工作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同时也将会给人类的学习、工作、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因而未来的世界将是量子调控技术掌控的奇妙新世界。报告会上郭院士以幽默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说理,把复杂的量子世界栩栩如生地呈现在大家眼前,赢得了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与会心笑声。报告会上,在场师生们反响热烈、踊跃提问,郭院士一一给予耐心回答、解释。
来访期间,郭院士对学校年轻人的科研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为我校在量子信息学科的创新发展指引了方向;同时向学校赠送了《来自量子世界的新技术》教学光盘。
郭光灿--中国科学院院士
郭光灿院士,1942年12月出生,汉族,籍贯福建惠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1965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1981年9月-1983年9月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做访问学者。自2005年1月起被聘为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兼职教授。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信息科学学部院士,2009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现任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光学学会副理事长,全国量子光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国际刊物《International J. of Quantum Information》 的Managing Editor。国家科技部973项目“量子通信与量子信息技术”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重要方向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学术带头人,国家科技部中长期规划“量子调控”重大项目-“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的物理实现”首席科学家。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何梁何利奖,安徽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安徽省2007年重大科技成就奖,被评选为中国科学院先进工作者、教育部全国优秀教师。迄今培养博士研究生 80余人,其中4人荣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
郭光灿院士目前主要从事量子光学、量子密码、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方面的理论和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