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下午,应物联网学院邀请,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何炎祥教授做客南邮。在科学会堂报告厅,何炎祥教授以“IT发展动态与创新人才培养”为题为在座师生奉献了一场精彩的讲座。报告会由物联网学院副院长孙知信教授主持。
何炎祥教授通过简述人类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引入正题,以丰富翔实的资料介绍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何炎祥教授以生动幽默的语言阐述了IT领域最新的研究方向:云计算、生物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物联网、智能解决方案、大数据等。为在座师生描绘了IT业的美好前景,极大的拓展了师生们的视野。
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何炎祥教授勉励在座学生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要大胆突破传统思维,及早找准自身定位,设定合理目标。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比学习知识更重要。要培养获取信息能力、分析鉴别能力、国际交往能力。通过分析比较各大名校对培养人才的定位,何教授勉励在座师生要培养团队精神,懂得互相帮助,能够和谐相处,愿意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和学会互相欣赏。在剖析中国核心技术落后于发达国家的问题时,何教授掩藏不住内心对新一代大学生的无限期待,他认为这条路任重道远,机遇与挑战并存,创新势在必行。报告会结束以后,何炎祥教授与物联网学院的老师进行了亲切座谈,对于青年教师提出的创新比较困难的问题给出了建议,研究领域不要太过宽泛,多看相关领域的比较新的期刊论文,关注这些论文所提到的未来的研究方向,从中找到该领域的创新点。
主讲嘉宾简介:何炎祥,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美国Oregon大学计算机及信息科学系硕士,武汉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分布并行处理(含移动计算与Web服务)、可信软件、软件工程等。主持和主要承担包括863高技术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可信软件基础研究”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省市科技攻关项目等40余项,发表论文200多篇。出版著作和教材15本。其中,《分布式操作系统》和《编译原理》已被国内许多高校选作教材。兼任国家教育部科技委信息学部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全国高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专委会副主任,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出版社“高等学校计算机规划教材” 编审委员会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科学技术奖、教育部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计算机研究与发展》、《计算机工程与应用》、《计算机应用》、《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探索》、《计算机工程与科学》、《计算机教育》、《Intelligent Control and Automation》等杂志编委。多个国际学术会议的大会合作主席、程序委员会合作主席、委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