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良院士莅临我校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指导工作
发布时间:2012-12-17 浏览次数:1782 文章来源: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
分享至:

  12月16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我校兼职教授陈国良院士莅临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与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研究生进行学术交流。座谈会由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院长孙力娟教授主持。
  陈院士从自己多年的科研、教学经验出发,以“入徒之路——如何做研究生?”为题,就研究生应该如何走进师门、如何参加科研、如何高效阅读论文、如何参加学术会议以及如何开展自我管理等十个方面进行了指导。陈院士首先要求青年科技工作者,要“怀着崇尚科学之心踏入科学殿堂”、“抱定献身科研之志进入研究圣地”。陈院士鼓励大家积极参加各类研讨会和技术交流,他指出,“言者无心,听者有意”是开展学术讨论的最高境界,而参加科研项目时,必须“既当好主角,又当好配角”,充分发挥团队作用。在谈到文献阅读时,陈院士举了恩格斯的《反杜林论》,告诫大家读文献的最终目的是“为我所用”,而积极思考和大胆创新则是能否读好文献的关键。陈院士还结合自己的研究经历,向大家介绍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在学术争论之中追求真理的具体做法,并重点阐述了撰写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方法等。
  随后,参加座谈会的老师和同学和陈院士开展了互动讨论,大家积极向陈院士请教科研、教学方面的经验,陈院士则一一为大家解答。最后,孙力娟院长代表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对陈国良院士再次莅临学院指导工作表示感谢。孙院长指出,陈院士的宝贵经验和求真、务实的科研态度,值得我们每个人去认真学习并深刻体会,尤其给年轻的研究生和导师就如何走正确的科研之路指明了方向。

  附:陈国良院士简介
  陈国良(1938.6.3-)男,安徽颍上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邮电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1956年考入交通大学,1961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无线电系计算机专业。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软件学院院长,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合肥)主任,深圳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院长,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高性能计算专业委员会主任,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1973年起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任教。1981年至1983年,在美国普度大学作访问学者。200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9年起兼任深圳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院长。陈国良院士担任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全国首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安徽省计算机学会理事长,国际高性能计算(亚洲)常务理事。陈国良院士是我国非数值并行算法研究的学科带头人,他围绕着并行算法的教学与研究,逐渐形成了“算法理论-算法设计-算法实现-算法应用”一套完整的并行算法学科体系,提出了“结构-算法-编程”一体化的并行计算研究方法。他率先创建的我国第一个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是我国并行算法研究、环境科学与工程计算软件等的科研与教学基地,在学术界和教育界有一定的影响和地位。他承担了国家级项目15项,先后主持完成了10多项国家863计划、国家攀登计划、国家自然基金、教育部博士基金等科研项目。发表论文170多篇,著作8册,他引540余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共12项,11项排名第一。

上一篇:下一篇: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