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我校再次获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7月24日,教育部发布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决定,我校1项成果荣获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这是我校连续四次获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也是我校研究生教育改革成果首次获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022年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我校获奖项目名单成果名称主要完成人创新引领四链融合——信息学科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蒋国平、李飞、马延文、吴蒙、王昆、邓艳、孙蓓蓓、赵强、肖梅宁、胡芳仁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国家在教学研究和实践领域中颁授的最高奖项,每4年评审一次,是迄今为止我国教育领域中唯一一项由国务院设立并由教育部组织实施的国家级教学奖励。 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本科、研究生)三个大类。2022年,国家首次单独设立研究生类别的教学成果奖,代表了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最高水平。经自愿申报、省教育厅择优推荐、专家评审、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委员会审议,共评出获奖成果284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35项、二等奖248项。 近年来,我校积极探索“一引领四融合三协同”信息学科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改革,创新培养理
【奋进新征程】我校两位教师入选2023年江苏省教学名师
近日,省教育厅公布2023年江苏省教学名师人选名单,我校沈建华教授、肖建教授成功入选。沈建华教授 沈建华教授,现任教务处处长兼创新创业教育学院院长,国家级一流线上课程负责人、国家级一流虚拟仿真实验课程负责人、国家级一流线下课程负责人、国家级虚拟教研室负责人、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负责人、江苏省重点产业学院负责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江苏省教育工作先进个人。他长期从事电子信息领域的教学工作,承担一线教学工作30年,兼任中国通信学会通信线路委员会委员、中国通信学会通信建设工程技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照明学会数字灯网专委会主任委员等学术职务。承担《光纤通信》《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s》《光接入网》《通信技术综合实验》《先进光通信网络中的关键技术》《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全网部署与优化》等课程的讲授工作。肖建教授 肖建教授,现任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国家级电子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副主任,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负责人,从事《电工电子实验I/II》《电工电子基础实验A/B》《电子电路课程设计》《电装实习》等电工电子系列实验实践课程一线教
【奋进新征程】我校国际学生获2023年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
7月20日,2023年(第16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上海决赛区暨国际生“学汉语,写汉字”大类国赛结果公布,我校国际学生Aminul、Shawon、Atia(孟加拉籍)组成的“南邮孟之队”凭借“古文-UnilM:基于预训练模型的古代现代汉语机器翻译”项目获得国家级二等奖,国际学生Ashraful、Sagor、Badsha(孟加拉籍)组成的“邮梦有孟队”凭借“汉易码一高效中文输入法”项目获得国家级三等奖。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是由教育部认证、我国高校面向本科生开展最早的赛事之一,旨在提升大学生计算机技能水平与综合素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本次大赛竞赛作品内容分为11个大类,分设上海、济南、沈阳、南京、厦门和杭州6个国赛决赛区,采取线上答辩的方式进行。在指导教师陈可佳、吴小海、刘尚东、季一木的精心指导下,我校国际学生两支队伍过关斩将,经过校级、省级赛的激烈角逐,获得国赛参赛资格。在国赛赛场上,他们用流畅的汉语,展示了具有创新性的汉语学习项目,以及在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应用。
【奋进新征程】我校荣获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江苏省决赛一等奖
7月16-19日,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江苏省决赛在南京举行,经过激烈争夺,我校共获得一等奖10项(主赛道7项、红旅2项、产业赛道1项)、二等奖18项、三等奖4项,一等奖获奖总数位居全省第四。我校同时获得“主赛道优秀组织奖”和“红旅优秀组织奖”,外国语学院的“深耕学堂-中国故事多语传播者”获得最佳公益奖(江苏省唯一),获奖总数和等级实现突破。 学校一贯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由创新创业教育学院统筹协调,教务处、学生工作处、团委、对外联络处、科研院、研究生院等多部门通力合作,各学院认真组织广大师生积极参与。本次“互联网+”校赛中,我校1292支团队报名、4556人次参赛,项目涉及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等多个领域。在此次省赛决赛中,我校参赛选手团结拼搏、勇于争先,展现了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青春风采,持续擦亮学校“无创新,不南邮”的创新名片。部分参赛师生(撰稿:陈兴 初审:张徐、沈建华 编辑:王存宏 审核:张丰)
【主题教育】南京邮电大学:主题教育推动高质量发展见行见效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南京邮电大学党委紧紧围绕主题教育的目标要求,系统谋划、全面部署,理论学习聚焦凝心铸魂、调查研究聚智解题破题、推动发展聚力补短强弱、检视整改聚合真招实招,把开展主题教育同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相结合,同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相结合,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我们要把握新领域、新赛道的内涵和指向,要对准硬骨头、难课题,深入分析着力攻坚,要贯彻新思想、开拓新实践,用新举措激发新动能。”校党委书记刘陈在讲授主题教育专题党课时,对学校开展主题教育学习提出要求。 “沉浸学”凝心铸魂 南京邮电大学党委始终把“学思想”摆在首位,积极创新主题教育方法路径。一场“沉浸式”学习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展开。校领导班子前往烈士纪念碑广场凭吊革命先烈,参观雨花英烈生平事迹展,重温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还选学了学校红色校史读本内容,聚焦人才培养,用好用活红色资源,为讲好特色思政课“备好料”“备足料”。刘陈书记表示:“纪念馆的‘场效应’是思政课的‘倍增器’,校馆同向共行、同频共振,最大程度发挥红
我校浙江校友会换届暨浙江“校友之家”成立大会举办
7月16日,南京邮电大学浙江校友会换届暨浙江“校友之家”成立大会在杭州三维大厦举行。校党委书记刘陈,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友国,兄弟省份校友会代表,其他兄弟高校浙江校友会代表出席会议。我校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及浙江各界140余名校友代表参加大会。 会前,刘陈书记、王友国副校长与浙江校友代表交流座谈。座谈会上,校友们分享了自己的求学和工作经历,对母校的培养和帮助表示感谢,并围绕校友服务、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座谈会后,大家一同参观了三维通信展厅和浙江“校友之家”。浙江校友座谈会 第一届浙江校友会会长、1977级孙玲玲校友向母校领导、兄弟省份及兄弟高校校友会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她回顾了浙江校友会成立至今的发展历程,并从促进母校与浙江社会各界的联系、团结和凝聚浙江校友、促进校友企业发展合作、与在浙其他高校校友会互动及在地市校友联络平台建设等五个方面,代表第一届浙江校友会作工作报告。她希望浙江校友会未来能吸纳更多校友,提供更加广泛优质的校友服务,为母校和浙江地区的发展贡献更大力量。第一届浙江校友会会长孙玲玲校友发言 孙玲玲会长为1989级校友王容峰等15名校友颁
2023年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南京邮电大学分营开营仪式举行
7月17日上午,2023年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南京邮电大学分营开营仪式在我校仙林校区安恒青春剧场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维,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友国,江苏省青少年科技中心主任龚一钦,共青团江苏省委统战部部长刘雯,江苏省青少年科技中心科教资源部部长何钰华等领导嘉宾出席仪式。来自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青海、甘肃和江苏等16个地区的17名带队老师和281名营员参加仪式。 开营仪式在精彩的中华龙狮舞表演中拉开帷幕。黄维院士作“厚植根部技术,孵化未来产业,引领高质量发展”主题讲座,从颠覆性创新决定国家未来、柔性电子引领高质量发展、创新团队与近期研发成果、柔性电子产业机遇与挑战四个方面进行了讲解和分享,寄语同学们感悟科技之美,坚持科学求真,并预祝2023年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南邮分营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王友国副校长从传承和创新两个方面介绍了南邮的发展历史、科技成就和人才培养成果,展示了南邮人“无创新 不南邮”的实践精神,介绍了南京邮电大学分营在“红蓝融通”整体框架下丰富的主题活动,寄语全体营员怀揣科学梦想,感受大学文化,勇于探索,善于协作,勤于实践,让南京邮电大学科学营成为自己“科技梦 青春梦 中国
首届电子信息特色高校发展大会论坛举行
7月14日,首届电子信息特色高校发展大会在京开幕。在当天举行的主论坛上,来自北京邮电大学、南京邮电大学、重庆邮电大学、西安邮电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以及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的院士专家学者围绕“聚焦国家战略,加强电子信息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主题,深入交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经验,共话建设一流电子信息特色大学美好未来。南京邮电大学党委书记刘陈、电子科技大学党委书记王亚非分阶段主持论坛。 刘陈在主持时表示,期待通过本次论坛交流,八所高校能够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为国家电子信息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贡献“四邮四电”的高校力量。 王亚非在主持时表示,面向未来,让我们以此次大会为契机,进一步携手共进、深化交流、加强合作,共同描绘电子信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更新更美画卷。 南京邮电大学校长叶美兰以《数字经济时代 大学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的思考》为题,从数字经济成为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时代要求、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的思考和探索等内容,展示了南邮在数字经济时代为加快建设教育强
首届电子信息特色高校发展大会开幕
7月14日,首届电子信息特色高校发展大会在北京开幕。本届大会由北京邮电大学、南京邮电大学、重庆邮电大学、西安邮电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共同发起,由北京邮电大学主办。会上,八所高校聚焦教育强国建设,共同发布了“首届电子信息特色高校发展大会北京宣言”。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作视频致辞。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吴岩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怀进鹏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阐述了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战略意义,系统谋划了建设教育强国的重点任务。高校要全面准确系统理解和把握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更好地发挥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性作用。 怀进鹏强调,加快教育强国建设,要切实发挥高等教育龙头作用。高校要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努力打造世界主要科学中心、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怀进鹏强调,电子信息特色高校发展大会的召开,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吴雪峰副台长来校调研交流
7月12日下午,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副台长吴雪峰一行来我校调研党的建设、人才培养等工作情况。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蒋国平出席调研交流会。 蒋国平副校长对吴雪峰副台长一行来访表示热烈欢迎,感谢紫金山天文台长期以来对南邮事业发展给予的关心和支持。他说,紫金山天文台被誉为“中国现代天文学的摇篮”,人才辈出,成果斐然,具有优良、严谨和扎实的学风,源远流长的历史传承,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等很多方面值得学习。南邮与紫金山天文台具有深厚的合作基础,双方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可以取长补短、互学互鉴。他希望双方不断加深友谊,加强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及党的建设等方面的深层合作,破解发展中的共性问题,进一步推动双方高质量发展。 吴雪峰副台长对学校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详细介绍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的发展历程、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党建工作等方面的情况。他希望紫金山天文台和南邮创建协同育人机制,探索拔尖人才自主培养模式,提高育人实效。 座谈会上,双方就党的建设、人才培养、导师队伍建设、科研合作及学生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与研讨。 紫金山天文台人事教育处、党办、南极天文与射电天文研究部党支部、暗物质
南邮-龙垣声学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
7月12日,南京邮电大学-南京龙垣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的声学研究院正式成立并举行揭牌仪式。南京市科学技术局局长赵成军、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刘云松、中国(南京)软件谷管理委员会主任孙中华等领导专家莅临现场,并向研究院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校党委书记刘陈,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鲍秉坤,研究院院长邵曦,研究院副院长、南京龙垣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卓等参加仪式。仪式由校产学研处副处长徐佳主持。 南邮-龙垣声学研究院是双方以实现共同目标“让计算机听懂声音”为起点,依托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网络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致力于围绕“产业驱动的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创新” 开展声信息方向共性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科技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等,建成需求引导、多元共建、体系开放、接轨国际、水平一流的智能听觉产业技术研发转化的先导中心和人才培育的重要基地,支撑江苏声信息处理产业创新发展。 校党委书记刘陈致欢迎词,代表学校向参加本次揭牌仪式的领导与专家表示感谢和热烈的欢迎。刘陈书记表示, 研究院的成立,一是学校与企业双方长期深入合作的结晶,双方从开始的产学研合作到全面战略合作,在相互了解和
【奋进新征程】《人口与社会》获得省委宣传部优秀社科栏目资助
7月11日,省委宣传部下发2021—2022年度省优秀社科学术期刊、优秀社科栏目资助名单,我校《人口与社会》“老龄研究”栏目获评“省优秀社科栏目”,获得资助。 《人口与社会》“老龄研究”栏目聚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积极打造老龄研究学术平台。自栏目创设以来,已刊发百余篇高质量优秀学术论文,多篇文章入选中国知网学术精要数据库高影响力、高被引、高下载论文,7篇文章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多篇文章获得不同领域优秀成果奖。“老龄研究”栏目在人口学领域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大影响力,已成为老龄研究学术展示和交流的知名平台。 人口老龄化将长期深刻影响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人口与社会》将在省委宣传部资助下,进一步做精做优“老龄研究”栏目,促进老龄研究深入开展,为国家人口战略的制定及其实施提供学术资源与政策咨询。(撰稿:江振振 初审:许和隆 编辑:王存宏 审核:张丰)
我校辅导员赴复旦大学参加素质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
7月6日至11日,我校组织51位2022年1月以来新入职辅导员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复旦大学基地参加素质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 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研修期间,全体参训辅导员认真学习“2020年上海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朱峰的《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学生成长成才引路人》、复旦大学十佳本科生辅导员徐艺萍的《机遇与挑战下辅导员的四种气质》、复旦大学MOSS创始锡邱鹏团队李林阳博士的《CHATGPT带给人类的机遇与反思》、复旦大学国际公共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裴增雨的《突发舆情事件处置与舆论引导》、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马拥军的《党的二十大精神解读》、复旦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副部长左超的《新时代校园文化建设与师德师风培育》、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冯平的《哲学与人生》、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沈丁立的《中美战略博弈与台海形势解读》等理论课程,实地参观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和杨浦滨江公共空间,在实践体验中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共融中体会党的初心与使命,在身临其境、备受感染中坚定“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信心。学习之余,辅导员还围绕“日常工作”“学风建设”“宿舍文化”等
我校与国网江苏电力签署能效服务合作协议
7月11日,在第33个全国节能宣传周到来之际,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网江苏电力)联合我校举办全国节能宣传周主题实践活动,双方签署能效服务合作协议。国网江苏电力副总经理吴争,我校党委常委、总会计师姜小舜出席签约仪式。 吴争副总经理致欢迎辞。他简要介绍了国网江苏电力的发展战略和助推江苏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央企担当,表示国网江苏电力始终保持“争先领先率先”的发展态势,争当履行社会责任的先锋、助力绿色发展的表率,全力满足江苏教育对高质量能源服务的需求。他期望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在保障供电服务质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共建智慧能源场站、深化产学研用合作等方面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务实合作,共同促进南邮能效水平的全面提升,打造绿色高效用能的示范校园。 姜小舜总会计师致辞。她充分肯定国网江苏电力勇担绿色发展责任方面取得的卓越成效,简要介绍了我校发展概况和国家“双碳”战略需求下开展科学研究取得的重大成果,代表学校感谢国网江苏电力一直以来对我校事业发展的大力支持,希望国网江苏电力继续支持我校用电办电需求,利用核心技术储备和工程实践经验优势,助力我校提升校园能源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水平。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