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召开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研究生培养方案制订工作推进会
我校召开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研究生培养方案制订工作推进会
2021年,我校新增数学、物理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网络空间安全、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和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等6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新增电气工程、国际商务、社会工作、新闻与传播和交通运输等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为做好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研究生培养工作,3月1日,研究生院组织召开了新增学位授权点研究生培养方案制订工作推进会,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蒋国平出席会议。 蒋国平副校长指出,研究生培养方案是学校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实施指南,是对研究生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过程的总体设计。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培养方案的制订要坚持德育为先,提高素养;要坚持信息特色,分类培养;要坚持夯实基础,优化体系;要瞄准学科前沿,严格质量标准。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要以培养拔尖创新领军人才和基础学科高层次人才为目标,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要以培养国家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为目标。 研究生院相关负责人从总体思路、基本原则、组织领导、制定内容四个方面对《南京邮电大学2022年新增学位授权点研究生培养方案制订工作指导意见》进行了说明,强调新增硕士博士点研究生培养方案制订要借鉴国内外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坚持“创新引领、服
我校学生获第四届全国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友谊之桥奖
我校学生获第四届全国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友谊之桥奖
2月27-28日,第四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全国总决赛在上海举行,我校乌兹别克斯坦籍国际学生Sobirjon Ibragimov, Nodir Izzatullaev和Doniyor Jumaniyazov组队参赛获友谊之桥奖。 第四届全国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总决赛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指导、上海外国语大学主办、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承办,全国高校400余支队伍中的30支晋级队参加总决赛。在去年江苏省比赛中,我校三名国际学生首次组队参赛,获得国际学生组第一名,并成为江苏省唯一获得国赛资格的国际学生队伍。 在指导教师刘涓涓、王竞雄和吴小海精心指导下,我校国际学生呈现的《乌兹别克斯坦小伙的“春天”》获得评委一致好评。该案例以国际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为原型,演绎了跨文化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最后通过国际学生的不懈努力,成功克服文化休克,适应了新环境,迎来他们在中国的“春天”。 “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外语能力建设需求为宗旨,以“坚定文化自信 增进国际理解”为主题,秉承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理念,为高校师生搭建展示跨文化能力风采、交流跨文
我校启动教师教学培训工程 举行“开学第一课”教学培训会
2月23日,我校启动2022年新学期教师教学培训工程,举行全体教师“开学第一课”教学培训会。江苏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二级调研员郭新宇应邀作专题报告,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孙力娟出席培训会并致辞,全校20个教学单位、1610余名教师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培训。 孙力娟副校长在致辞中表示,基层教学组织是高校落实教学任务、促进教师教学发展、组织开展学术研究、承担教学活动的最基本教学单位。重构与高等教育发展相适应的基层教学组织,激活基层教学组织效能,促进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题中之义和健全教师教学发展机制的必由之路。她强调,全校教师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认识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性,进一步强化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构建具有南邮特色的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与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新模式。 郭新宇调研员从“十大举措提质量、十项标准促发展”的角度,结合教育部及教育厅2022年工作要点,全面深入解读了《省教育厅关于加强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促进教学能力提升的指导意见》精神和要求,为推动我校强化基层教学组织
我校学子获第四届“你好,新时代”青年融媒体作品大赛最佳学生作品奖
我校学子获第四届“你好,新时代”青年融媒体作品大赛最佳学生作品奖
2月21日,由中宣部宣传教育局、中央网信办传播局、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共同指导,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主办的第四届“你好,新时代——心中的旗帜”青年融媒体作品大赛颁奖典礼在京举行。我校传媒与艺术学院2018级动画专业何婷、沈诚团队作品《红色》获最佳学生作品三等奖。 围绕“中国航天梦”主题,作品用动态插画的方式将中国航天道路上的探索进行艺术化展现,用“富强”“爱国”诠释国家层面和个人层面的时代精神。作品以“红色”为题,代表了东方红一号的开端意义,以象征中国的红色奠定整个画面的风格基调。在剧情方面,作品加入了航天爱好者对中国航天的理解,“未来畅想”“中俄友谊”等元素刻画深入人心,激发学生用自身专业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文化的热情,展示了红色底蕴深厚的南邮学子的风采。 第四届“你好,新时代”青年融媒体作品大赛以“心中的旗帜”为主题,为当代青年搭建起展现激扬风采的平台。大赛于2021年5月启动,共征集作品5020部,相关话题在新媒体平台阅读量超30亿。经专家评审组多轮严格审评,大赛评选出6类奖项共60部获奖作品。我校学子获第四届“你好,新时代”青年融媒体作品大
我校通信工程专业虚拟教研室入选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
近日,教育部发布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名单,我校通信工程专业虚拟教研室入选首批建设试点名单。 通信工程专业虚拟教研室依托我校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联合重庆邮电大学、西安邮电大学共同建设,依托学科和学校综合实力,具有鲜明的电子信息特色,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深度契合。通信工程虚拟教研室将不断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东部、中部、西部高校协同发展,响应 “一带一路”倡议和高等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 学校高度重视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出台相关管理办法,积极探索推进新型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全面提高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学校将以本次入选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将学科建设成果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培养更多适应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人才。(撰稿:庄文芹 初审:赵海涛、沈建华 编辑:王存宏 审核:张丰)
我校位列2021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江苏高校第一
近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2021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在2021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中,我校位列全国第26名、江苏高校第一名。 学科创新竞赛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及能力培养成效的重要体现。我校一贯重视学科竞赛工作,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优化创新创业和学科竞赛培养体系,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学科竞赛不断创造佳绩。我校在2021年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斩获国赛金奖4项,主赛道获金奖总数位居全省第一、并列全国第六,并获主赛道高校集体奖(全国仅20所高校);获202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国家级一等奖、二等奖各10项,国家级一等奖获奖数量列全国参赛高校第二名、江苏参赛高校第一名。 《高校竞赛评估与管理体系研究》项目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组织,对我国高校学科竞赛的开展、组织和实施情况进行调研分析,是目前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学科竞赛评价体系之一。(撰稿:贺超凯 初审:张徐、沈建华 编辑:王存宏 审核:张丰)
我校2022年春季学期学生有序返校
我校2022年春季学期学生有序返校
草长莺飞,学子归来。2月19日-20日,我校迎来了春季返校学生。学校全力保障学生平安、有序返校,按照上级部门相关部署,科学研判,精准制定春季学期开学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积极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努力为学生提供精准、安全、暖心的返校服务。 19日清晨,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学生工作处,研究生工作部,保卫处,后勤管理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早早就位,热情迎接返校学子。学校在校门口设置多条进校通道迎接学生入校,返校学生在师生志愿者和安保人员的细心引导下,有序进行刷脸核验,苏康码、行程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查验,体温检测后进入校园,随后返校学生到学校设置的核酸检测点进行核酸检测,整个流程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各个环节衔接紧密、协同高效。 校党委书记刘陈,校长叶美兰,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蒋国平、荆晅、郭宇锋带领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检查返校工作情况,走访学生返校现场、核酸检测现场、学生宿舍,慰问一线工作人员,并与返校学生亲切交谈,欢迎大家平安归来,详细了解学习、生活等情况,叮嘱做好安全防护,并勉励同学们新学期在学习科研上取得更大突破,在拼搏与奋斗中努力实现青
我校召开2022年干部大会
我校召开2022年干部大会
2月18日上午,我校召开2022年干部大会。全体校领导和全校各部门、各单位中层正职干部在仙林校区图书馆四楼报告厅主会场出席会议,中层副职干部在分会场参加会议。大会总结了学校2021年度工作完成情况,并部署2022年度学校主要工作。会议由校长叶美兰主持。 叶美兰校长作2021年度学校工作总结。她全面回顾了学校在主题教育、学科建设、科技创新、学生竞赛、师资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红专并举信息特色育人、事业发展、国际化办学、校园文化建设等十个方面取得的成绩和突破。叶校长表示,2021年,学校开启了“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为高水平大学建设打开了新局面,为向研究型大学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叶校长指出,学校在师资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还存在着结构性问题,学科建设、管理服务等方面仍需继续提高。 校党委书记刘陈代表学校党政部署2022年度重点工作。刘书记指出,2022年是学校办学八十周年,也是实现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第一阶段目标任务的攻坚之年。刘书记从党的建设、学科建设、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对外交流与合作、校园建设与资源配置等七个方面明确了全年工作的主要目标,以及
我校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
2月14日,教育部、财政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共有建设高校147所,建设学科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布局59个,工程类学科180个,哲学社会科学学科92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自主建设的学科自行公布。我校再次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入选建设学科为“电子科学与技术”。这是我校发展史上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也是我校在新时期谱写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新篇章的一个崭新起点。 学校在首轮“双一流”建设期内,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成了首轮建设阶段性任务。学校聚焦电子信息学科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开展科研攻关,攻克重大理论难题和关键技术,引领行业产业创新发展。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传承创新优秀文化、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开展改革创新,取得较大进展。在参与制定国际电信规则、技术标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建设成效,发挥国际电信联盟(ITU)学术成员单位独特作用,建设任务达成度高,建设学科成长提升度显著。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方案编制工作的通知》要求,我校切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