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 English 电子邮件
首页
南邮概况
>
学校简介 学校章程 南邮精神 校标校训 南邮校史 南邮校歌 现任领导 视频展播 校园实景漫游 校园景色 校区地图
内设机构
>
党政群部门 教学机构 基层党的组织 科研机构 直属单位和其他 独立学院
学科建设
科学研究
>
自然科学研究 社会科学研究 高等教育研究 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学术刊物
招生就业
>
本科招生 研究生招生 留学生招生 继续教育招生 就业信息网
信息公开
人才培养
>
本科 研究生 留学生 继续教育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
智慧校园
通知通告
关闭
南邮新闻网
首页  南邮新闻网  媒体印痕
  • 媒体印痕
    • 2025
    • 2024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 2016
    • 2015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7
    • 2008
    • 2006
    • 2005
    • 2004
    • 2003
    • 2002
  • 南邮要闻
    2004
    10.14
    【南京日报】大学生办机器人大赛
      本报讯   记者昨天从南邮获悉,首届江苏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将于本月30日、31日在该校举行。   本次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将有17所高校的65支队伍参加,大赛设有足球机器人仿真组比赛、灭火机器人比赛、舞蹈机器人比赛、机器人游南京等多个项目。机器人技术是当今自动化领域飞速发展的一项前沿技术,涉及人工智能、机器人学、通讯、传感和仿生材料等学科。机器人竞赛是近些年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
    2004
    10.14
    【扬子晚报】机器人大赛月底举行
      本报讯    记者昨天从南邮获悉,由省教育厅和省科协主办的首届江苏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将于本月底在该校举行,届时,将有全省17所高校的65支机器人代表队参加角逐。此次我省首届大学生机器人比赛就开设了足球机器人仿真组比赛、灭火机器人比赛、舞蹈机器人比赛、机器人游南京等多个竞技项目,同时,还有机器鱼、机器螃蟹等实体机器人的现场表演。   &
    2004
    09.19
    【新华日报】仙林9所高校共建教学联合体
      昨天,南京仙林大学城9所高校共建教学联合体签字仪式隆重举行。这意味着在仙林大学城里可互聘教师、互认学分、互用实验室、互借图书、互用体育场馆、互享高水平学术讲座、互相开放教学实践基地、互享信息资源、互开辅修专业、构建教学管理制度平台。昨天,教学联合体网站开通,200多名学生喜领首批图书馆共享电子借书证。教学联合体的诞生,将对全省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产生重要的示范、辐射作用,在全国也走在前列。
    2004
    09.19
    【南京晨报】南京九大高校将互认学分
      晨报讯 南京九所高校将实行学分互认。昨天,南京仙林大学城9所高校共建教学联合体签字仪式隆重举行,一艘教学“航空母舰”由此诞生。   根据协议,9所高校互聘教师;互认学分;互用实验室;互借图书;互用体育场馆;互享高水平学术讲座;互相开放教学实践基地;互享信息资源;互开辅修专业;构建教学管理制度平台。协议还规定了各成员学校的权利与义务。各成员学校的权利为:享用仙林教学联合体其他学校按合作计划提供
    2004
    09.18
    【科技日报】雷雨天打手机真会遭雷击吗?
      本报讯   每年的4-10月是我国的雷雨多发季节,由于雷电造成的人身体伤害和经济损失都很大,前段时间在北京居庸关长城上,15名游客遭遇雷击受伤入院,有人怀疑是游客使用手机引来雷击。但是9月2日在南京邮电学院举行的2004年全国通信防雷技术研讨会上,与会的气象、通信专家均认为这种猜测没有科学依据。   江苏省防雷中心主任冯民学博士说,下雨天打手机引来感应雷并没有科学依据。居
    2004
    09.16
    【扬子晚报】大学生“轮滑秀”
      15日下午,来自南京师范大学、南京邮电学院的轮滑运动爱好者们在南师大仙林校区上演了一场精彩的“轮滑秀”。颇具刺激性和挑战性的轮滑运动,既锻炼了身体,又充实了课余生活,深受年轻大学生的喜爱。                  
    2004
    09.16
    【人民邮电】全国通信防雷技术研讨会召开
      本报讯   2004年全国通信防雷技术研讨会日前在南京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通信学会电磁兼容分会主办、南京邮电学院承办、江苏省通信学会协办。   近年来,随着通信设备的电子化、高度集中化、微型计算机控制、智能化,特别是数字通信技术的发展,这些通信系统对线路瞬态过电压较为敏感,设备对瞬态过电压承受能力进一步下降,加上通信设备运行的雷电电磁环境极为恶劣的特殊原因,通信局(站)内
    2004
    09.07
    【金陵晚报】在南邮工地施工中偷梁换柱,“衡立”涉嫌使用假“海螺”
      【金陵晚报报道】近日,本报接到市民举报,正在施工的仙林大学城南京邮电学院的学生宿舍,有一家做铝合金门窗的厂家偷梁换柱,竟然用一些劣质材料来代替品牌材料。记者和栖霞区质检局以及被盗用品牌的厂家一起来到施工现场,发现该工程确实在使用劣质材料。   仙林大学城惊现假冒建材   接到举报后,记者随即联系上了栖霞区质检局监察科和被盗用的“海螺牌”的厂家技术人员一起来到施工现场。这是9月份即将交付使用
    2004
    09.03
    【新华日报】首届全国通信防雷技术研讨会在宁召开
      本报讯   首届全国通信防雷技术研讨会昨日在南京召开,一批在国内通信防雷界有着相当影响的院士、专家、学者与会。本次会议由中国通信学会电磁兼容分会主办,南京邮电学院承办,江苏省通信学会协办。   据了解,在近期由联合国国际十年减灾委员会公布的严重影响着人类正常生活、工作基本安全的十大自然灾害中,雷暴被列在了显著的地位。特别是近年来伴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及电子用电设备的广泛
    2004
    09.03
    【南京日报】打雷时打手机没有危险
      本报讯  不久前居庸关长城上数十人被雷击伤的事件中,有人怀疑是打雷时有人在打手机所致,因此打雷天气打手机被认为是危险事。昨天在南京邮电学院举行的2004年全国通信防雷技术研讨会上,专家们指出:此说法没有依据。   专家们说,下雨天打手机会引来感应雷并没有科学依据。打雷时,手机的磁场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但不足以引起对人身体的威胁。手机频率高达900至1800兆赫,而雷电的频率却只有几十
    2004
    09.03
    【现代快报】手机引雷说毫无根据
      快报讯   昨天,南京邮电学院迎来了一批特殊客人,他们是来自全国各地的通信防雷专家学者及电信运营商,参加2004年全国通信防雷技术研讨会。专家表示,手机引雷的说法是没有依据的。   江苏处于雷电灾害的多发地区,仅7月30日一天,全省因雷击就死亡了5人,姜堰和江都两市就有100多台电视机、300多门电话机、多处供电设备和大量的通信网络设备损毁,直接经济损失700多万元。
    2004
    09.03
    【扬子晚报】防雷专家提出新观点:雷雨天打手机不会伤人
      本报讯   自从居庸关长城上打雷时打手机导致数十人受伤的事件传开后,打雷天气打手机一直被认为是非常危险的事,但昨天在南邮举行的2004年全国通信防雷技术研讨会上,权威专家却提出了不同的观点:雷雨天打手机不用担心。   专家们说,下雨天打手机引来感应雷并没有科学依据,居庸关长城上打手机导致数十人受伤的事件也只是巧合,并没有人能证明,数十人受伤确实是打雷时打手机造成的。江苏省
    2004
    07.02
    【扬子晚报】将文明的背影留给母校
      南京高校毕业生文明离校扫描   6月底、7月初,正是高校毕业生离校的时候,校园里弥漫着淡淡的离愁,长途汽车站、火车站,到处是依依惜别的场景。今年的毕业生虽然依然不乏同醉相拥大哭,或是在校园里欢歌狂喊,但总体而言,大家的情绪较往年冷静了许多,而学校也组织了一系列的文明离校活动,让毕业生们在学校最后的日子里,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大学生的责任,承担起为学弟学妹作出榜样示范的义务。   “将感激留给老
    2004
    06.17
    【金陵晚报】周南平接听高考志愿热线
      本报讯    南京邮电学院是很受考生关注的高校。昨天,南邮的学工处处长周南平来到本报,为打进志愿咨询热线电话的家长详细解答了该校今年的招生政策。   南邮去年的一本分数线遭遇“小年”,甚至出现一本一志愿不满的情况。许多家长请周处长预测今年南邮一本的分数线。周南平说,现在还很难讲。也许大家看到南邮去年分数较低,都来报考,那么今年的分数线自然“水涨船高”;如果更多家
  • 每页 14 记录  总共 4862 记录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 页码 342/348 跳转到 
校友会 基金会 新闻网 相关链接
仙林校区地址:南京市仙林大学城文苑路9号 邮编:210023 三牌楼校区地址:南京市新模范马路66号 邮编:210003 锁金村校区地址:南京市龙蟠路177号 邮编:210042
联系电话:(86)-25-85866888 传真:(86)-25-85866999 邮箱:njupt@njupt.edu.cn 苏公网安备32011302320419号 |苏ICP备11073489号-1 版权所有:南京邮电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