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 English 电子邮件
首页
南邮概况
>
学校简介 学校章程 南邮精神 校标校训 南邮校史 南邮校歌 现任领导 视频展播 校园实景漫游 校园景色 校区地图
内设机构
>
党政群部门 教学机构 基层党的组织 科研机构 直属单位和其他 独立学院
学科建设
科学研究
>
自然科学研究 社会科学研究 高等教育研究 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学术刊物
招生就业
>
本科招生 研究生招生 留学生招生 继续教育招生 就业信息网
信息公开
人才培养
>
本科 研究生 留学生 继续教育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
智慧校园
通知通告
关闭
南邮新闻网
首页  南邮新闻网  媒体印痕
  • 媒体印痕
    • 2025
    • 2024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 2016
    • 2015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7
    • 2008
    • 2006
    • 2005
    • 2004
    • 2003
    • 2002
  • 南邮要闻
    2008
    10.06
    【南京日报】南邮大新生互戴“高帽”(互动式“心理班会”帮学生化解心理困惑)
      一间大教室里,“迷彩服”们围坐成一圈。一位“迷彩服”站在教室中间,对着空气比划着。当他比划了好一阵子后,周围的“迷彩服”们齐声说了个“胡”字。再比划一阵,“迷彩服”们纷纷摇起了头。站在中间的“迷彩服”涨红了脸,更努力地比划起来……   拓展训练?猜谜语?   错!这是南京邮电大学的新生们在上课——新生心理班会课。   镜头:你不错,我也不错!   南京邮电大学学生处副处长丁静介绍说,开
    2008
    06.26
    【扬子晚报】全国首家国家信息化应用基地落户南邮
      本报讯 昨天,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南京邮电大学联合组建的“国家信息化应用基地”,在南邮举行揭牌仪式。这是全国第一家国家信息化应用基地。                      &nbs
    2008
    06.26
    【新华网】“国家信息化应用基地”在南京揭牌
      新华网南京6月26日电: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南京邮电大学联合组建的“国家信息化应用基地”25日在南京举行揭牌仪式。   据介绍,“国家信息化应用基地”将围绕国家信息化的应用特别是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相关政策研究、这一领域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等研究,以及国家信息化需要的技术、业务、产品等方面的研究,充分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南京邮电大学各自的科研和学科优势,开展多领域、多层次的科
    2008
    06.26
    【新华日报】国家信息化应用基地落户南邮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南京邮电大学联合组建的“国家信息化应用基地”,6月25日在南邮举行揭牌仪式。   该基地成立后,将围绕国家信息化的应用特别是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相关政策研究、该领域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等研究,以及国家信息化需要的技术、业务、产品等方面的研究,开展多领域、多层次的科研合作活动,推进产学研创新。基地还将与国家政府主管部门、科研机构、同行及院校、相关行业和企业等
    2008
    05.11
    【南京日报】市政公用局与南邮结成“节水共建单位”
                                     &n
    2008
    05.11
    【光明日报】扬信息科技风帆 育实践创新栋梁
      南京邮电大学诞生于抗日烽火中,1958年组建本科院校, 2005年更名为南京邮电大学,学校现有13个院(系、部)、13个研究院(所、中心),教职工1500多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占38.9%、普通本科生10000多人,研究生2000多人;拥有仙林、三牌楼两个校区。   当前,学校正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勇立潮头,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创新活校”四大战略,不断提升
    2008
    04.23
    【中国教育报】追踪并引领信息科技发展 实现教学研究型大学新跨越
      南京邮电大学,被誉为“华夏IT精英的摇篮”。她的创办、发展和壮大,是我国大半个世纪以来信息通信事业变化发展的缩影。今天,这所历史悠久却又年轻激昂的学校,正昂首阔步,响亮地吹起了“把南京邮电大学建成特色鲜明,在信息科学和技术领域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集结号。   薪火相传 务实进取   南京邮电大学诞生于抗日烽火中,1958年组建本科院校, 2005年更名为南京邮电大学,学
    2008
    04.22
    【南京日报】信息“危险品”上路就拦截
      超载、超限、携带危险品的车辆驶上高速公路,会给交通带来极大隐患。同样,网络传输上流量的巨大冲击和信息“危险品”,也会给信息高速公路安全带来危害。南京专家研制出本领高强的“电子警察”,能够识别看不到、摸不透的信息“危险品”,还网络以安全畅通。这项名为“下一代通信网络的监测、管理、优化和业务支撑系统”的研究,最近荣获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可
    2008
    04.07
    【新华日报】通信新技术:悄然改变我们的生活
      “随着电信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有了许多突破性创新,我们的生活也将悄然改变。”日前举行的南京邮电大学与福建省信息产业厅及企业家代表团产学研合作洽谈会上,有关专家描绘了一些已经或正在实现的通信技术给人们带来的便捷图景。      未来手机将取代手提电脑、相机   随着4月1日中国移动面向8个城市正式启动TD―SCDMA社会化业务测试和试商用工作,我国第三代移动通信(3G
    2008
    04.03
    【扬子晚报】看电视上网打电话一根线就能搞定
      本报讯 家里装修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线太多!又是电话线,又是网络线,又是有线电视线,其实这些线完全可以归并为一根。昨天南京邮电大学与福建省信息产业厅及企业家代表团产学研合作洽谈会在宁举行,有关专家介绍了当前最新通信技术研究成果。   南邮大校长杨震教授说,在我国,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融合在技术上早已不存在障碍,但现在三块彼此是有制约的。此外,将来家里只要一根电线就能解决用电、看电视
    2008
    04.03
    【现代快报】用电线就能上网 你知道吗
      快报讯:通过家里的一根电线,就能网上冲浪,你相信吗?昨天,在南京邮电大学与福建省信息产业厅及企业家代表团产学研合作洽谈会上,专家们的介绍让人耳目一新。      一幢大楼里,仅仅通过普通的电源插座,连上一个电力线宽带调制解调器,整个楼里所有的计算机都可以同时享用高速网络。“这可不是天方夜谭。”会上一位专家介绍说,这在一些国家已经成为现实。   用电力线上网,是把电力线作为传输媒介,至于
    2008
    02.28
    【人民邮电】加强学科交叉融合 力促中国通信理论技术创新(访杨震校长)
    加强学科交叉融合 力促中国通信理论技术创新 ——访中国通信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杨震   中国通信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近日在南京召开。会上,记者就新一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等问题专访了中国农工民主党第十四届中央副主席、中国通信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南京邮电大学校长杨震教授。杨震教授从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两个方面畅谈了ICT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国通信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的工作设想。   杨震教授
    2008
    02.27
    【新华日报】中国通信学会年会在宁举行
      本报讯 昨日,由中国通信学会主办、南京邮电大学承办的中国通信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在南京开幕。副省长张桃林、中国通信学会理事长周德强出席并讲话。   张桃林在讲话中指出,本届年会对于科学把握当代信息通信技术演进趋势,推动通信领域新技术应用与新业务开发,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以通信业为基础的信息产业已发展成为我省第一支柱产业,我们将加强通信技术的开发应用,借助通信技术
    2008
    01.31
    【新华日报】省领导看望慰问寒假留校大学生
      本报讯 寒假留校大学生的生活安排得如何,省委省政府十分关心,代省长罗志军近日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对留校过节大学生的组织工作进行检查,确保安定和谐。30日下午,副省长何权前往南京林业大学和南京邮电大学,看望慰问寒假留校的大学生和值守岗位的教职员工,带去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和问候。   南京林业大学目前有留校学生300多人,为确保安全和方便同学们的生活,学校将他们集中居注统一就餐,并精心安排了年夜
  • 每页 14 记录  总共 4820 记录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 页码 326/345 跳转到 
校友会 基金会 校董会 新闻网 相关链接
仙林校区地址:南京市仙林大学城文苑路9号 邮编:210023 三牌楼校区地址:南京市新模范马路66号 邮编:210003 锁金村校区地址:南京市龙蟠路177号 邮编:210042
联系电话:(86)-25-85866888 传真:(86)-25-85866999 邮箱:njupt@njupt.edu.cn 苏公网安备32011302320419号 |苏ICP备11073489号-1 版权所有:南京邮电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