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邮要闻
第六届中国大运河智库论坛暨观察家观察员2019年秋季报告会在我校举行
发布时间:2019-09-23 浏览次数:2369 文章来源:宣传部、社会与人口学院
分享至:

  9月22日,第六届中国大运河智库论坛暨观察家观察员2019年秋季报告会在我校仙林校区学科楼报告厅举行。中国大运河智库论坛是中国大运河智库联盟发起和设立的国内第一家专门针对大运河研究的新型智库论坛。本届论坛由南京邮电大学、中国大运河智库联盟主办,中国大运河智库联盟秘书处、南京邮电大学大运河研究中心、社会与人口学院、传媒与艺术学院、期刊社共同承办,主题为区域发展新格局视野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趋势,集中发布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多项智库研究成果。来自高校、科研院所、政府、企业、期刊杂志社,以及我校师生代表等100余人参加论坛。我校党委书记刘陈致出席论坛并致欢迎辞。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荆晅主持论坛。

  刘陈书记在致辞中指出,“中国大运河智库联盟”是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而成立的大运河流域第一家新型智库联盟,南京邮电大学是首批联盟单位,也是“中国大运河智库联盟”南方秘书处单位。他简要介绍了学校发展现状,表示,南邮大力开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等前沿课题的调查研究,已经初步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资政建议和专题报告,部分成果被江苏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和有关部门采用。他希望,学校以举办此次论坛为契机,以“中国大运河智库联盟”为平台,携手联盟成员单位,为新时代推进大运河发挥新效能、担负新使命、促进沿线人民共享发展红利,提供科学的研究论证、系统的政策建议和有效的行动依据。

  北京物资学院副校长刘永胜致辞。他指出,中国大运河智库联盟成立一年来,不忘传承大运河文化初心,牢记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的使命,日益凸显新型智库建设的高站位。他简要介绍了北京物资学院在发掘和弘扬大运河文化方面所做的工作。他强调,大运河沿线城市要服从服务于国家规划,强化协同发展意识,齐心协力在“联”上下功夫:一要在保护上体现“联动”,二要在传承上体现“联手”,三要在利用上体现“联合,以进一步加强大运河文化的基础研究、继承和弘扬运河文化、保护和利用大运河文化遗产。

  随后,第六届中国大运河智库论坛主旨报告举行,中国大运河智库60人论坛召集人、中国大运河智库联盟理事长、南京邮电大学大运河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王佳宁教授和中国大运河智库60人论坛观察家、中国光大国际有限公司总裁王天义教授先后作了题为《国家战略背景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趋势》《大运河沿线的绿色发展与生态建设》的主旨报告。

  论坛在大运河智库观察家观察员秋季报告会阶段,共同观看了宣传片《新时代的京杭大运河》后,河海大学投资研究所所长许长新教授,江苏省文投集团副总经理、省大运河文化旅游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国丰,中国社科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主任林跃勤研究员,我校大运河研究中心主任沙勇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杨万东教授,湖北经济学院陈昀教授先后带来了题为《苏北运河绿色现代航运发展》《文化为魂  金融为器——大运河文旅基金助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国外运河:保护、承传与开发》《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之关键:人口、资源与环境》、《无边水色连古今——大运河旅游风光带的打造》《文化遗产利用视角下的文化创业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报告,中国大运河智库60人论坛观察家、东北财经大学杂志社社长杨全山教授对上述报告作了简要评论。

  在论坛第三阶段,中国大运河智库联盟特邀演讲暨成果发布上,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副主任、首席专家李刚教授以《一流智库建设与一流智库学者》为题,介绍了智库会议形式等内容。中国大运河智库联盟发言人、南京邮电大学大运河研究中心袁潇博士发布《南京邮电大学大运河研究中心成果发布》和《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态势评估》,中国大运河智库联盟发言人、北京物资学院大运河研究院孙静博士发布《隋唐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展望》。

  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将进一步加强了中国大运河智库联盟兄弟单位间的对话,为大运河研究搭建了重要互动交流平台,有利于深化共识、通力合作,推动大运河研究的开展。此外,论坛将向中央有关部门和属地省(市)委、省(市)政府报送资政建议和专题资政报告,以发挥应用性研究的政策引领性作用。


中国大运河智库论坛暨观察家观察员2019年秋季报告会


刘陈书记致欢迎辞


刘永胜副校长致辞


荆晅副校长主持


王佳宁教授作主旨报告


王天义教授作主旨报告


许长新教授、王国丰总经理、林跃勤研究员、沙勇教授、杨万东教授、陈昀教授作报告,杨全山教授评论


李刚教授演讲,袁潇副教授、孙静副教授发布成果


合影


(图文:李心电 初审:宋振超 编辑:张丰 审核:李大伟)





上一篇:下一篇: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