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我校办学73周年之际,在学校的统一安排部署下,校相关部门、各学院积极行动、通力合作,举办校庆周学术活动,倾力打造“学术校庆”。在校庆周前后,先后邀请逾百位校内外专家学者,开展近百场精彩的学术活动,为南邮师生带来不同领域的学术盛宴,一场场学术论坛、学术报告、文化讲坛、科技沙龙带给我校师生学术的滋养、思维的碰撞和文化的陶冶,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校园内的学术文化氛围愈加浓厚。在这次校庆周活动里,没有鲜花,没有礼炮,有的只是为学校长远发展、为教师学术成长,为学生成长成才的用心和服务。
学术校庆 精彩在校园里绽放
在4月20日至26日的校庆周上,由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等14个学院以及研究生院、招生就业处、宽带无线通信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院分别承办的43场学术活动,通过学术研讨会、学术讲座、学术沙龙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深入研究探讨了通信与信息技术、材料科学、物联网、光电工程、电子科学与工程、自动化智能科学、政府管理、公共政策、人口政策、文化发展建设等,涉及理、工、经、文、教、艺等多个学科和领域发展现状和研究前沿的问题。在4月的校庆月中,全校举办包括校庆周学术活动在内的各级各类学术研讨会、学术讲座、学术沙龙近百场,主讲嘉宾逾百位,活动将一直持续到4月底。
科技前沿 专家学者报告异彩纷呈
著名物理学家、韩国科学院院士、韩国汉阳大学量子光功能物性研究中心主任、杰出教授李英白(YoungPak Lee)作了题为 “Advanced electromagnetic-wave absorber, based on metamaterials” 的报告。系统介绍了超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并重点介绍了他本人所领导的课题组在超材料结构设计、电磁诱导透明现象等领域所取得的最新理论和实验成果。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智能微型系统实验室主任谭晓波教授来校作题为“Falling with Style” – Gliding Robotic Fish Patrol Waters with Ease的学术报告,着重介绍了一种新型水下仿生机器人“gliding robotic fish”,包括Robotic Fish节能滑行的原理、独特尾鳍的结构、滑行动力学和三维空间运动学分析,以及节能运动控制方法。北京邮电大学原校长林金桐教授莅临我校物联网国家大学科技园作“第五代移动互联网”专题学术报告。河海大学能源与电气学院院长袁越教授作题为“智能微网研究介绍”的学术报告。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枫秋作题为“基于碳纳米材料的新型激光和光电器件应用”学术报告。江西师范大学张祖林教授作“超短脉冲光纤激光技术研究进展”学术报告。我校全国优秀教师卢官明教授参加“鼎峰学术沙龙”,就人脸识别技术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南京格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罗立群博士作“软件定义世界 数据驱动未来”的讲座。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校庆学术活动中,我校不少青年学者如博士生导师蔡海文、孟岚博士、刘利清博士、刘胜利博士、陈德良博士、杜若瑜博士等,主动积极地参加,成为报告“主讲人”,毫无保留地与大家交流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一次次异彩纷呈,反映当今科技发展前沿的报告、讲座让人目不暇接,专家学者们的精彩报告介绍了部分前沿科学技术的研究现状、发展方向和技术前景,着重阐述了其中的关键问题,报告内容充实丰富,引起了学校师生广泛的科学研究兴趣,令参加学术报告的的师生受益匪浅。量质俱佳的报告会开阔了师生的科技创新视野,对学校的科学研究发展将产生较大的促进作用。
兼容并蓄 信息文科成果尽情畅享
4月25日,在我校举办的全国政府信息公开与公共政策创新研讨会上,清华大学苏竣教授、南开大学赵正群教授、苏州大学金太军教授、南京大学孔繁斌教授、四川大学姜晓萍教授、我校何利文教授等分别作了题为“政务信息公开与公共政策制定”、“中国政府信息公开的新进展及其面临的挑战”、“政府信息公开的障碍及其消解”、“政务信息公开与透明政府建设”、 “ 从‘网格化管理’到‘网格化治理’的内涵式提升”、“大数据技术助力智慧政务”主题报告。在校庆周,还邀请了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副主任卢永真作题为“当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几个问题”的学术报告。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常务理事、全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胡象明莅临“文苑论坛”作“基于认知差异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框架”报告。《中国行政管理》杂志主编鲍静、副主编解亚红、《理论探讨》杂志编辑王华薇、《领导科学》杂志学术编辑室主任王惠走进南邮,作 “与主编面对面——社科论文选题、写作、发表交流”学术讲座。卓越创新传播集团首席创意官薛振添作了题为《平面广告创意攻略》的讲座。我校温勇教授作“中国人口形势分析与生育政策调整”学术报告。一场场内容丰富的社会科学讲座,或条分缕析、娓娓道来,或风趣幽默、旁征博引,开阔了师生们信息文科研究学术的视野,启迪了师生们的社会科学学术智慧,必将推动我校社会科学、信息文科、文化的建设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