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买了房子,装修公司、房产中介的电话就来了;刚生了孩子,卖喜蛋的、卖奶粉的也一个接着一个来推销;还有银行、保险公司的理财产品电话和短信不计其数……究竟是谁,泄露了我们的个人信息?今年两会上,“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之一。全国人大代表、南京邮电大学校长杨震提交了一份关于启动《个人信息保护法》立法项目的建议,他认为,在大数据的时代,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刻不容缓,建议尽快启动个人信息保护法立法。
几乎每天都能接到推销电话和短信
“多的时候,我一天能接到十多条广告短信,他们对你关心的领域几乎‘了如指掌’。”两会正在进行当中,全国人大代表、南京邮电大学校长杨震无奈地说,他来北京开会已经一周了,每天都能接到推销电话和垃圾短信。
“我人虽然在北京,但现在每天都能接到不相干的电话,比如理财产品,还有很多是问我要不要卖房子的,”对此,杨震很气愤,“我还是2011年买的房子。”
杨震说,“各种诈骗手段也越来越多,拿钱赎孩子、房东换账号……互联网虽然给大家带来了便捷,但是却不知不觉泄露了你的所有个人信息。“现在只要有一部智能手机,你可能从此没有了个人隐私,拥有的智能手机越高端,暴露的个人隐私越彻底,世界另一头的人都能知道你的社交圈和一举一动,”他举例说,比如你的生活习惯、工作情况、娱乐习惯等等,你的一切,网络都能收集到,“这个感觉很恐怖,将来你就像个透明人一样。”
公民个人信息需要法律“金钟罩”
杨震认为,这并非危言耸听。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个人信息泄露防不胜防。
“制定一部《个人信息保护法》刻不容缓,应从立法上明晰个人隐私与公共信息渉及的不同范围界限,明晰公权力进入个人隐私范围的界限,明晰哪些公共信息可以开放或共享等。”杨震认为,任何情况下,都不应在个人不知情、未参与的情况下采取隐蔽技术手段或采用间接方式收集个人信息。加大对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的保护,当相关企业发现信息提交者未满16周岁时,就应该给出明确提示并停止收集行为,为提供必要服务确需收集其个人信息的,应征得其监护人的同意。
此外,他还建议建立统一的个人数据保护机构,“建立专门机构有利于监督个人数据保护法的落地,提升整个国家的个人数据保护水平,也有利于对各行业、各部门的个人数据保护履行监督管理职责,更有利于为消费者(用户)建立维权申诉的一站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