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下午,由教务处、强化培养部主办的“鼎峰讲坛”第六讲在仙林行政楼报告厅举行。东南大学王志功教授应邀为强化培养部师生带来了“射频,光电与生物通信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的主题讲座。讲座由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颜晓红教授主持。
王志功教授以其曲折的求学经历开篇,从放弃工作就读本科,留校任教后继续攻读硕士,到成为访问学者直至留学德国最终获得博士学位,他理想坚定、目标明确、奋勇直前的拼搏精神鼓舞了大家。而他学成之后为了报效祖国,放弃国外的优渥生活毅然举家回国的举动,更是深深感染了每一位同学。
王教授介绍了他所在的射频与光电集成电路研究所,对研究所的设计环境、研究方向和旗下的芯片测试实验室进行了简述。他指出射频技术是通过无线电波进行通信的一种形式,较之于过去的通信方式应用范围更广更高。为了更加直观地说明射频技术的作用,王教授以“微电子神经桥”研究为例,用生动的实验视频向同学们展示了当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光电与生物通信集成电路的研究进展。
最后,王教授为大家写下寄语,期望所有同学能够奋发向上,刻苦学习,将来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
讲座在持久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王志功教授精彩的演讲不仅使同学们领略了世界最前沿科技的研究成果,同时也激发了大家投身科研事业的兴趣,使每一位同学对自身的学业发展规划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副主任、强化培养部副调研员方萍、强化培养部副主任黄丽亚、部分教师以及强化培养部200余名学生参加了讲座。
附:王志功教授简介
王志功,1990年博士毕业于德国波鸿鲁尔大学,1992-1997年任德国弗朗霍夫应用固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97年作为国务院归国定居专家回国工作,担任东南大学教授、电路学科带头人和射频与光电集成电路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数字无线电、数字电视、移动通信和无线互联网接入等系统的射频、微波毫米波以及光通信用超高速集成电路研究和以受损脊髓神经功能重建为目标、跨学科的“微电子神经桥”研究及经络机理和针灸效应研究。迄今已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和重要会议上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SCI/EI论文350余篇。出版专著2部,译著6部和教科书7本,发行8万余册;获得德国、中国和国际发明专利25项。1998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998-2004年担任国家863计划光电子主题专家组专家。2001年以来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2009年受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电子科学与技术组成员。2003年获科技部和教育部等6部联合授予的“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2004年荣获国务院侨办和中国侨联授予的“全国侨界十杰”称号。2006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师德标兵”。2011年获“中国侨联特聘专家”称号。先后受聘为复旦、华中科技等20多所中国大学以及加拿大Carleton大学和澳大利亚Edith Cowan大学兼职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