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江苏三院士:创新铸就学术辉煌 (节选)
发布时间:2011-12-10 浏览次数:3639 文章来源:南京邮电大学
分享至:

  继中国工程院增选院士8日公布之后,2011年中科院增选院士也在公众关注的目光中揭晓:9日下午,51名新增的中科院院士名单出炉,我省3位科学家当选,分别是王广厚、朱荻、黄维教授。
  新科3院士是怎样抵达“学术高地”的?有哪些别样的治学感悟?昨天下午,记者多方探寻院士成功“线路图”。

他,征服“有机光电子学”  

  【人物名片】黄维,1963年生于河北。现为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主任,是国际上最早从事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研究的知名学者之一,被认为是我国有机光电子学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要不是昨天媒体致电询问,我们根本不知道这事儿,今儿一早他就‘单枪匹马’去北京发言了。”南邮的老师们说起新当选的中科院院士、48岁的副校长黄维,不约而同地用了“低调”二字。
  “有机电子发光领域的国际领袖人物。”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有机光电子学之父艾伦·黑格教授如是评价黄维。
  作为国际有机光电子学领域的开拓者和我国有机光电子学科的奠基者,黄维创建的科研团队被称为“黄维兵团”,在新加坡做博士后时就已见雏形,在复旦发展壮大,落户南邮后更是渐入佳境:2008年,黄维成为有机光电子学领域“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010年,他创建的“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突破10项核心技术,成为电子学领域具有国际水平的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和产业化基地。
  “这么多年的努力得到肯定,不容易啊!”黄维的同事汪联辉教授激动地表示。2002年初,黄维从新加坡回国创业。2006年6月,他带着研发团队落户南邮,开展有机半导体材料和器件研发及产业化研究,到目前为止已拥有180多项国际国内专利。
  “‘老板’每天工作18个小时,实验室一呆就是一整天,年轻人都拼不过他哟!”南邮的80后教授赖文勇感慨道。
   

  作者及来源:  杨频萍 葛灵丹 蒋廷玉 新华日报  2011年12月10日 第A02版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