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1日上午,著名物理电子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电磁科学院院士、电子科技大学原校长刘盛纲教授莅临依托我校建设的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考察指导工作并与部分师生进行了交流座谈。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黄维教授与国家重点实验室各位学士带头人、部分学术骨干和博士、硕士研究生参与了此次座谈会。
在听取了常务副主任范曲立教授对重点实验室各方面情况的介绍后,刘盛纲院士首先对实验室建设、特别是平台载体建设和集聚人才队伍、体现科技创新成果等方面取得的出色成绩表示高度赞许。他结合自身多年带领科研团队和推动学科发展的经验表示,在短短5年的时间内,重点实验室能取得如此丰硕的科研成果是相当不易,重点实验室在有机光电子领域所取得的突出成绩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他盛赞实验室在管理体制机制建设、争取外部学术资源、创新团队建设等方面取得的出色成效。
随后,刘盛纲院士介绍了他多年来极为关注和全力以赴推动发展的前沿领域—太赫兹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刘院士是中国的太赫兹技术的领路人和掌门人,正是在他近20年的执着追求和大力推动下,中国的太赫兹技术才从无到有、日益受到重视并逐步进入了我国科学技术领域战略部署的视野,成为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重要一环。
接下来,刘院士在为学、为官、为人方面展开漫谈,向在座的各位教师介绍他的体会和心得。他的讲话旁征博引、举一反三,许多身边的动人小故事娓娓道来。他极为提倡科学家的操守—对于做的好的科学成果“要佩服、羡慕但是不妒嫉”,向先进的同行学习、给予支持、付出努力,这是科学家应该具有的重要品质;从个人经历总结了在“为官出仕”和“潜心学问”之间的抉择和权衡,多年的高校管理生涯让他深深体会到当好大学校长之不易;在学习和工作方面,刘院士也分享了他的心得,给予在场的师生很大启发。他鼓励各位师生在年轻时要重视基础理论学习,深切掌握好经典教材的内容,打好基础,必然受益终生;同时,他还谆谆教诲年轻人多学习,要善于抓紧零碎的时间学习和工作;鼓励理工科的研究人员能够重视文化艺术素质的培养,这对科学研究将大有裨益。
最后,刘院士再一次表达了对重点实验室工作实绩的肯定,希望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重点实验室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为我国有机光电子领域的发展、推进产业化做出更加卓越的贡献。
在经过与刘院士的恳谈交流后,在座的师生深受启发、获益匪浅。黄维副校长在总结会议时向刘院士致以诚挚的谢意,感谢刘院士无私地与大家分享了宝贵的人生经验、治学理念,鼓励各位师生能够遵照刘院士的指点,按照“三宽境界”的要求,以“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为自律,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做出出色成绩。
刘盛纲院士是我国自己培养出来的第一代杰出物理电子学家。他曾出版了国际上第一部系统论述相对论电子学理论的专著《相对论电子学》,在电磁慢波结构、电子回旋脉塞(ECRM)、自由电子激光、相对论电子学和相对论等离子体电子学等领域做了大量国际公认的原创性工作,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荣获国家级及省部级科技奖30余项、并曾荣获毫米波-红外线领域享誉世界的国际最高奖—K. J. BUTTON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