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下午,在仙林行政楼一楼报告厅,我校举办了本学期校院两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活动,邀请江苏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原南京大学宣传部长、博士生导师、著名的毛泽东思想研究学者、党史专家姚润皋教授围绕学习《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做专题讲座。
他指出,此次学习活动适逢建党九十周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学习党的革命史、总结过往经验,可以更好地为我们的工作提供宝贵借鉴;回顾党的奋斗史,重温峥嵘岁月,可以更好地让我们体味共产党人所应当具备的时代精神和思想境界;了解党的理论形成史,可以更好地提高我校思想理论水平,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建设好学习型党组织。
他强调,本次学习是为了贯彻中组部、中宣部等中央部门《关于在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中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精神,是一次非常及时、非常必要的活动,对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青年干部是一次理论充电和思想教育。
姚润皋教授随后做了题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的基本特点》的讲座。他首先指出对待党的历史要本着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地、实事求是地看待。既不应当不加区别的全盘肯定,也不应当抱着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全盘否定党的历史。他认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取得中国近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领导中国现代化建设,其最关键的原因之一就在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善于总结历史经验、善于自我批评和自我纠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他进一步回顾了党总结历史经验的几个关键历史时期:1945年,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系统地总结了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经验教训,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次经验总结;1950年至1962年期间,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文章,后又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总结了建国以后党领导人民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所走过的曲折道路。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们党也十分注意总结历史经验。当然,这个过程中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既有正确的结论,也存在着错误的结论。
姚教授指出,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于历史经验的总结显得更加成熟,具有一系列基本特点。第一,科学性。他认为要做到正确、科学地总结历史经验就要具备三个环节:客观的历史实践、正确的思想方法和立场、对历史最终的认识结论。其中,方法和立场是关键。正是由于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正确立场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使得我们党得以正确看待和评价“文革”历史,走上改革开放的阳光大道。
第二,鲜明的政治导向性。他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们党对历史的经验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是这一总结的理论结晶,充分反映了我们党高举的旗帜和前进的方向。
第三,深刻性和创新性。他以中国共产党对国情的认识历史为例指出,1981年邓小平同志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观点,1987年这一观点就上升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997年江泽民同志把这一理论丰富为九个方面,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上进一步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的“十个方面”具体表现。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历史经验上是一个不断深化、创新的过程。
第四,动态性和无限性。他认为,善于总结历史经验、善于汲取历史教训是我们党永葆先进性的法宝,正是通过不断的总结,使得我们党对于现代化建设实践活动的认识水平得到不断地推进和深化,是一个从相对真理迈向绝对真理的过程。
最后,他总结认为这四个基本特点的基础是科学性,深刻性、动态性是科学性的体现,而科学性只有与政治性的统一和结合,才能真正指明未来的发展方向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