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传媒讲坛”开讲
发布时间:2007-10-10 浏览次数:1482 文章来源:
分享至:
新学期“传媒讲坛”开讲
——传媒技术学院党总支书记张少武讲授中国花鸟画艺术技法
                  发表时间:2007-10-10
———————————————————————————————————
近日,本学期“传媒讲坛”开讲。该学院党总支书记张少武老师为传媒学子们带来了一场名为“中国花鸟画艺术技法赏析”的精彩讲座。张少武老师系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分会会员,江苏省花鸟研究会副秘书长,南邮金川书画社社长。他多次参与我校校园的规划设计工作,学校的蹊园、兰园、竹园和荷园碑文均为张书记题写。
讲座现场可谓布置的别具匠心,三块展板上展示了张老师不同时期的六幅花鸟画代表作品。黑板上还悬挂着白色宣纸,不少早早来到教室的学生们会心一笑,今天张老师要现场挥毫泼墨了。
讲座伊始,张老师首先阐述了中国画的概念。中国画是按照基本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美学理论和艺术法则,应用独特的绘画材料、技法描绘的美术作品。张老师结合自己创作的花鸟画作品,介绍了品画的艺术标准“六法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摸写。绘画的具体技法也可以从立意、形法、透视、章法、笔法、墨法六个层面来分析。国画家作画时,注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同时以形写神,达到画面与原物“似不不似”的创作效果。透视方面,西方绘画主要采用了焦点透视的方法,而国画则讲究散点透视。
在讲座中,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国画的创作技法,张老师在悬挂的宣纸上现场作画。先是简单几笔,勾勒出来兰花刚劲挺俊的线条;笔锋一转,枝条上悬挂了几朵高洁娇美的幽兰;随着画面内容的不断丰富,两株兰花跃然纸上,飘逸清放,淡然若无外饰。甚至仿若间,感觉兰花的清香直透鼻翼。结合现场作画,张老师解释了绘画的笔法和墨与水的使用问题,通过用笔的变化和不同笔锋的选择,产生了点线面结合的视觉效果。张书记还介绍了中国画的题款和落印的注意事项。讲座最后,张老师书记总结了中国画的精髓正是在于“变化”二字。通过疏密、大小、浓淡、多少、长短的变化,杜绝各种形式的雷同,中国画创作才可以历久弥新。
在场学生受益良多,深深感受到中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张老师在现场学生的强烈要求下,又欣笔创作了当晚的第二幅画作——“荷塘清景”。讲座结束后,两幅画作在征得作者本人同意后被学生收藏。
传媒技术学院  
                                                          2007年10月10
上一篇:下一篇: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