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在进行】我校举行本科在线教学经验分享交流会
3月1日上午,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利用腾讯会议平台,组织召开了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学经验分享交流会。会议邀请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负责人--管理学院赵波教授、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主要完成人--计算机学院胡素君副教授和省级在线开放课程负责人--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解培中副教授做专题讲座。各学院教学院长、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本学期任课教师(部分)和新进教师,共计300人参加了本次在线交流会。 为全面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学工作,学校先后发布了《南京邮电大学疫情防控期间本科教学工作安排》《南京邮电大学疫情防控期间在线课程教学培训方案》等文件。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联合爱课程、超星尔雅、学堂在线等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线上教学培训工作,累计参加培训教师超过500人;编写了“疫情防控期间南京邮电大学在线教学相关疑问解答”;结合开课首日在线教学情况编写了“在线教学经验总结与分享”供教师学习;利用校外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组建了我校专属的在线开放课程SPOC教学班,向教师推送了210余门必修课程电子教材资源和41家出版社电子教材资源的获取方式。 为保障我校869门课程、2529个教学班的线上教学任务,
【战“疫”在进行】研究生教育管理多措并举 有序推进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院在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及时有序开展各项防控工作,职责明确,精准施策,确保防疫工作落到实处。 科学研判,强化组织领导。主动作为,科学谋划,第一时间安排部署。成立研究生工作部疫情防控工作组,形成防控工作网络,完善工作职责;建立疫情防控会议制度,定期沟通交流疫情情况,落实防控措施;发挥研究生基层党组织和研究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号召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疫情防控斗争中勇担当、作贡献,形成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协同高效的工作机制。 精准摸排,掌握学生动态。研究生工作部对全校研究生进行全面摸排,准确掌握学生寒假期间行程状况。自1月23日起,严格执行“每日一报”制度,以学院为单位,报送研究生疫情情况,准确掌握研究生所处地域、健康状况和生活状况,密切关注重点人群动向,统计在湖北、温州等重点疫区的研究生信息。 快速反应,加强管理协作。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院及时制定《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建立研究生群体动态管理档案,落实延迟开学,做好返校管控,关注学业情况。发布《致全体研究生同学和研究生导师的一封信》等通知,指导疫情防控阶段
我校校友李懿心系祖国 筹措捐赠医疗物资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蔓延,国内多地医疗物资告急,全世界的海外华人和留学生们积极行动,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我校2003级校友李懿心系祖国,多方筹措捐赠抗疫物资,为保护抗疫一线逆行者、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自1月22日起,李懿校友就开始在美国采购口罩。从1月26日开始,李懿大批量地给各国朋友打电话,在世界各地采购抗疫医疗物资,先后采购了80余万个口罩、护目镜、防护服,全部寄到浙江、湖北以及家乡无锡和苏州的医院,捐赠物资总额约13万美元。 李懿校友是美国RENOGY如果新能源董事长兼CEO。来自江苏无锡的李懿2003年进入南京邮电大学应用物理专业学习,毕业后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深造,获凝聚态物理学博士学位。2010年创立如果新能源,将极具工业化属性的太阳能产品进行再设计,推出适用于民用的离网DIY系统套装。公司自成立以来便致力于践行社会责任,先后与克林顿基金会、马云公益基金会达成合作,为全世界需要的地区提供新能源供给方案,解决用电问题,曾连续两年获得全美快速增长企业500强。2015年,在无锡成立了中国区研发及生产中心。2016年,李懿荣获美国加州年度人物、江苏年
【战“疫”在进行】青春战“疫”团旗飘
学校团学组织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动员号召广大团员青年为夺取战“疫”最终胜利贡献青春力量,坚持全团动员,发挥基层共青团组织力、激发团学干部战斗力、提升团学组织服务力,做到组织动员到支部,发挥作用到支部。全校17个分团委、844个团支部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各项工作部署必达终端。 响应号召,发出倡议,引领凝聚走向前。面对疫情防控严峻形势,学生会、研究生会联合发布《众志成城,共克时艰|致全体同学的倡议书》,团委发布《共青团南京邮电大学委员会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号召团员青年行动起来,在学校党委和当地团组织的领导下有序参与防控工作;制作《众志成城共克时艰|青柚志愿者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居家抗“疫”|最长寒假并不长,请奔赴你所爱!》《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来自湖北柚子的故事》等新媒体作品,号召广大团员青年用青春之力投身战“疫”。 志愿服务,同心战“疫”,勇于担当走向前。发出《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向社区(村)报到,南邮学子使命必达!》,倡议团员学生和团干部要勇当先锋、团结起来、行动起来。347名青柚志愿者在社区(村)疫情防控一线贡献青春力量,彰显了团员青年的精神面貌
【战“疫”在进行】后勤保障全力以赴 同向同行
后勤管理处、后勤服务集团按照学校工作部署,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综合研判、提前部署、联防联控,主动压实疫情防控责任,切实保障全校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加强疫情防控组织领导。成立后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指导后勤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综合保障组、医疗保障组、饮食保障组、物业保障组、车辆保障组、水电保障组等6个后勤疫情防控专项应急保障工作组。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专项工作小组分工协作,三个校区统筹安排防控任务,形成联防联控机制,层层明确和落实疫情防控各环节处理步骤、处理方法和具体责任,把防控工作具体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人员。科学制定防控工作方案。密切关注疫情防控形势,经多方调研、研究评估、反复讨论,组织拟订疫情防控相关工作方案,经校党委常委会研究决定,相继出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应急处置办法》《居家隔离管理办法》《集中隔离观察管理办法》《食堂管理办法》《环境消毒管理办法》《物资管理办法》《培训方案》等7项预案,规范疫情防控专项工作流程,做到精准施策,切实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落实落细人员信息监测。准确摸排员工信息及假期动
【战“疫”在进行】我校学生工作精准施策 温暖细致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学生工作处认真贯彻落实学校统一安排部署,积极行动、精准施策,高效推进各项工作举措落地落实。学工线全体成员迅速响应,坚守岗位,传达通知、引导防护、摸排信息、归类上报,充分动员全体学生做好联防联控。 有速度:立即启动疫情防控工作,地毯式排查,做到不漏一人。学生工作处组织辅导员通过电话、QQ、微信等方式全面摸排校内本科生相关数据,统计湖北籍、武汉籍、温州籍学生及途经重点疫区、与相关人员有接触史的学生详细身体数据,做好学生关心关爱工作,保持和重点关注学生的密切联系。各学院每日针对重点人群、特殊情况进行邮箱报送。全校学生执行每日“报平安打卡”制度,实时获取最新数据。 有力度:多线合一,建立联防联控机制,保障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秩序。关注学生线上学习,辅导员指导、督促学生完成线上平台注册工作,确保新学期选课顺利开展。对在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安排学生干部及优秀学生一对一做好帮扶,加强学习督促,做实基础工作。学生工作处、各学院学生工作副书记及辅导员一同参加线上教学听课,督导并反馈当天信息,梳理问题并提出举措,保障网络教学稳步实施。此外,辅导员点对点提醒挂科学生利用假期
我校杰出校友、国际电信联盟秘书长赵厚麟会见外国政要
近日,国际电信联盟秘书长、我校杰出校友、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名誉院长赵厚麟教授会见外国政要。 2月17日,赵厚麟在毛里塔尼亚会见该国总统加祖瓦尼、总理西迪亚。 2月13日,赵厚麟在瑞士首都伯尔尼万国邮政联盟总部会见国际局总局长比沙尔·侯赛因。2月17日,赵厚麟会见毛里塔尼亚总统加祖瓦尼2月17日,赵厚麟会见毛里塔尼亚总理西迪亚2月13日,赵厚麟在瑞士首都伯尔尼万国邮政联盟总部会见国际局总局长比沙尔·侯赛因(编辑:王波 初审:盛利 审核:张丰)
学校党委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疫情防控工作
2月25日上午,学校党委常委会召开会议,进一步研究疫情防控工作。全体在宁校领导、党委常委参加会议,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列席会议。会议由党委书记、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刘陈同志主持。 会议讨论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开学前教职工返宁工作的通知》,要求教师工作部切实掌握不在宁教职工的具体情况,做好分类指导工作。审议通过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培训方案》,责成后勤管理处严格落实培训方案,全力组织好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同意发布《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进一步加强保障性值班和实施柔性工作制度的通知》,要求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做好全校值班安排,积极推进柔性工作制度落实。会议还听取了有关校领导、部门负责人关于疫情防控期间研究生、本科生进行在线学习的教学和管理情况汇报。 会议要求,全校必须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学校事业发展“两手抓”,严格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切实做好“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工作,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撰稿:张涛 初审:许公全 编辑:王波 审核:谢平)1111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
【战“疫”在进行】我校保卫人把牢疫情防控第一线
为加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工作,严防疫情向校园输入扩散,我校全体保卫人员根据学校疫情防控总体部署要求,奋战在校园防疫执勤第一线,切实守住门、管住人、把好关。 校门管控不放松。1月24日,保卫处发布并实施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寒假期间校园安全管理的通知》,对校门管理、人员管理、车辆管理实施管控。制定《体温测量、安全检查工作流程及规范用语》和《疫情防控门岗检查处置流程》,对每天进出校园的人员进行体温检测,作详细的登记和统计,每日汇总各校区车辆人员进入情况。自2月1日起,我校各校区实施校园封闭式管理,保卫处建立校园管控人员“白名单”,严格落实校门检查管控“六个一律”规定,确保校园进出人员“底数清、情况明”,对每日进出校园的人员和车辆数进行汇总,确保校内管控压力可知、可控。 物资筹措多渠道。及时响应疫情防控要求,提早组织保卫干部、保安队员购置一次性口罩、体温枪、84消毒液等防疫物资,自行筹措口罩6800个,极大的缓解了一线防疫物资紧张的问题,保卫干部自行垫付资金近2万元。保卫处接受江苏博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捐赠口罩1500个,鼓楼保安公司捐赠一次性医用口罩150只、一次性手套100付,玄武
【战“疫”在进行】我校精心组织研究生在线教学
2月17日,我校研究生2020年春季学期如期线上开课。在线教学首周(2月17日至23日),全校研究生课程线上开课302门,在线听课研究生1.3万人次,课程平均到课率达98.23%,80%以上的课程到课率100%。 线上开课,精彩纷呈。开课第一天,研究生在线教学采用直播、录播、慕课、视频会议、在线研讨等多种网络教学模式如期开展,实现 “延期不返校、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研”。从早上8点第一节课到晚上第十二节课结束,《量子信息处理技术》《大数据与商务智能》《现代仪器分析与表征实验》《光纤传输技术》等各课程导师和研究生们相约在电脑、手机屏幕前,通过弹幕、在线研讨、讨论区留言等方式互动交流。处于不同时区的留学研究生们,克服时差影响,及早调整作息,按北京时间准时上课。 组织保障,精准施策。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就广大研究生同学和导师们关心的学业教学工作等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部署,第一时间发出《致南京邮电大学全体研究生同学和研究生导师的一封信》。学校迅速成立“南京邮电大学疫情防控期间研究生教学工作领导小组”,针对研究生的学习特点,以保障学生学习效果为前提,制定《关于开展研究生课程在
【战“疫”在进行】我校第一周本科线上教学顺利完成
为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学校全面部署了本学期线上教学工作。我校自主建设的1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6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和14门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同步对外开课,全力为“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贡献南邮力量。 本学期,我校共有869门课程、2529个教学班开展线上教学,组建教学群2540余个。自2月17日起,全体师生利用校内外在线开放课程、智慧教学工具与平台,按照课程表,因地制宜地开展线上教学和学习活动,并利用教学群辅助教学。经过全校上下的共同努力,一周的线上教学活动顺利完成。 为做好本次线上教学工作,学校先后发布了《南京邮电大学疫情防控期间本科教学工作安排》《南京邮电大学疫情防控期间在线课程教学培训方案》,利用校外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组建了我校专属的在线开放课程SPOC教学班,向教师推送了210余门必修课程电子教材资源和41家出版社电子教材资源的获取方式。同时,教务处联合爱课程、超星尔雅、学堂在线等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线上教学培训工作,累计参加培训教师超过500人,预先编写“疫情防控期间南京邮电大学在线教学相关疑问解答”,并结合开课首日的线上教学情况编写“在线
刘陈书记叶美兰校长检查仙林校区疫情防控工作
2月21日、22日,校党委书记刘陈、校长叶美兰分别到仙林校区,检查指导学生宿舍、学科楼和留学生疫情防控相关工作。一流学科和高水平大学建设办公室、国际合作交流处、海外教育学院负责人参加检查。 刘陈书记首先到兰苑和竹苑等学生宿舍区看望了宿舍值班人员,对坚守岗位、认真履职的宿管人员表示感谢,要求大家根据上级要求和工作部署全力做好开学前宿舍管控,并要做好宿舍的保洁、消毒和通风工作。在学科楼,刘书记与正在进行设备维护的工作人员进行了交流,询问了设备维护周期和值班安排,提醒工作人员切实做好实验室安全工作并叮嘱他们做好自身防护。 在留学生宿舍区,叶美兰校长实地测试了新安装的面部识别系统,了解留学生线上教学工作开展情况。叶校长要求,要提前做好预案,在安排教学工作的同时,关注不同国别因时差和硬件设施等差异可能造成的困难,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除做好线上教学工作外,还可以穿插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丰富留学生课余生活,为辅导员工作增添色彩,给留学生工作增加温度。 校领导强调,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各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要各司其职,严格执行既定工作部署,切实采取严格可靠措施,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编辑:王
我校位列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第35名
近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竞赛评估与管理体系研究》专家工作组发布2015-2019年和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结果。在“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本科)”中,我校以157个奖项、总成绩78.66分,位列全国第35名、江苏省属高校第1名;同时,我校以307个奖项、总成绩75.69分,在“2015-2019年全国‘双一流’建设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中位列全国第46名,在“2015-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本科)”中位列全国第54名。 近年来,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要求,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突出质量内涵建设,不断优化培养体系,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取得了积极成效。通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强化学生创业意识、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学科竞赛获奖数量逐年上升,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成绩持续突破。2019年,我校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8项(位列全国高校第3名,省属高校第1名)、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5项(位列全国高校第2名,省属高校第1名),首次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工程综合能力训练竞赛一等奖、“西门子杯”中国智
Nature Communications报道黄维院士陈润锋教授团队在有机长余辉领域研究成果
近日,我校信息材料与纳米技术研究院黄维院士和陈润锋教授在有机长余辉领域取得重大进展,研究成果“热活化三线态激子释放实现高效率的三模式有机长余辉”(“Thermally activated triplet exciton release forhighly efficient tri-mode organic afterglow”)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在线发表,陈润锋教授和黄维院士为共同通讯作者,博士研究生靳继彪为论文第一作者。 有机余辉材料指的是在激发光停止之后仍可继续发光的有机材料,在生物成像、传感、信息存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只有少数有机余辉效率(被吸收的光子转化成余辉的效率)能超过10%,实现高的余辉效率仍然是巨大的挑战。针对这一问题,我校信息材料与纳米技术研究院黄维院士和陈润锋教授带领的团队提出了通过合理的分子设计实现长寿命激子的有效转变,显著增强有机余辉的发光效率,所开发的余辉材料寿命为0.23s,余辉效率高达45%,这是迄今为止有报道的最高余辉效率。本研究利用新开发的有机长余辉材料,拓展了在磷光寿命成像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