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自然•通讯》刊发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国家重点实验室团队在超余辉领域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23-01-31 浏览次数:2485 文章来源: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分享至:

  近日,南京邮电大学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国家重点实验室黄维院士、陈润锋教授和陶冶教授团队在有机超余辉领域取得新进展,提出一种简单而有效的主体敏化和稳定孤立发色团策略,研制出兼具长寿命、高效率以及高色纯度的超余辉聚合物,探索了该类材料在高分辨余辉显示领域的潜在应用。1月30日,相关成果以“Multicolor hyperafterglow from isolated fluorescence chromophores”为题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上。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陶冶教授、陈润锋教授和黄维院士为共同通讯作者,硕士生张孝为论文第一作者。

  有机长余辉通常是指在撤去激发源后,有机材料仍能够持续发光的现象。这种特殊的光学性质使得这类材料可以应用于高级信息加密和防伪、传感、余辉显示以及生物/X光成像等领域。近年来,研究者们通过晶体工程、主客体掺杂、聚合等方法在调节有机长余辉材料寿命和发光颜色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是受限于三线态激子固有的较大结构弛豫和自旋禁阻的缓慢辐射衰减过程,使得目前有机长余辉材料的余辉发光色纯度和发光效率难以满足高分辨率、高效率和广色域的显示应用需求。因此,实现发射光谱窄和发光效率高的有机超余辉发射仍是一个艰巨的挑战。

  针对这一问题,黄维院士、陈润锋教授和陶冶教授带领的团队提出如下策略:将具有窄谱带发光特性的多重共振荧光发色团与刚性的余辉主体相结合,通过主体敏化和稳定孤立的客体荧光发色团成功制备出一系列最窄半峰全宽为38nm、最高光致发光量子效率为88.9%和最长发光寿命为1.64s的多彩超余辉聚合物材料。得益于超余辉聚合物材料的高效窄谱带余辉发射和可水溶液加工的特性,作者探索了这类材料在余辉照明、高分辨余辉显示和路径显示等方面的应用。这一研究成果不仅构筑了具有长寿命、高效率以及高色纯度有机超余辉聚合物,而且提供了简单、有效以及普适的方法来调节超余辉聚合物材料的寿命,效率以及颜色,对于高性能有机超余辉发光材料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将促进有机长余辉材料在高分辨率、高效率和广色域余辉照明和显示应用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该项研究成果同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特聘教授计划、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南京邮电大学“1311人才计划”以及南京邮电大学启动基金等项目的支持。

有机超余辉聚合物材料分子设计策略及应用


(撰稿:陶冶 初审:赵允玉 编辑:王存宏 审核:张丰)



上一篇:下一篇: